“他就像位老爷爷,和蔼可亲又学识渊博。”刚刚参加了诺贝尔奖得主的报告会,大连市第八中学高二·二班的吕成一边回味着,一边告诉记者,“我以为像他那样的大科学家一定是西装领带、衣冠楚楚的,可他的衣着却很随意,甚至可以说很普通。我想,也许在他看来,体现人的价值的地方,更应该是他的研究成果与精神。”
昨天,刚刚应邀来连参加DNA和基因组活动周的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约翰·戴森霍弗博士,用了几乎一个下午的时间“会见”了1500多名年龄可以做他孙子、孙女的孩子们。戴森霍弗博士向八中学生讲述着自己的青年时代;与学生们一起讨论基因、环境与科学;也高兴地接受了孩子们专门为他创作的书画作品。“生物科学的未来在你们手中!”博士大声地鼓励着,“我们要成为中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孩子们热烈地回应着。
在会场里,一个高二的男生得意地说,“每个班只能来25个人,所以我很幸运。”其他的孩子则是通过校园闭路电视收看现场直播。
学生们可不是仅仅想看看“诺贝尔奖科学家究竟长得什么样”,他们是带着问题来的。“所有的问题都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一开始我们说一个班只能提一个问题,可几乎每个班都好几个。高三·九班的张清华一个人就提了5个问题。”学校教学处的柏主任说,“学生们想知道科学家的成长经历;想知道为什么中国人还拿不了诺贝尔奖;想知道生物工程技术究竟有什么用……他们还要用英语和博士交流。”柏主任的话被验证了,在报告会现场,学生们“凌厉”的问题、流利的表达让戴森霍弗博士竖起了大拇指:“你们的问题很专业,你们的英语很棒!”尽管已经年近七旬了,可在这个雨后阳光明媚的午后,也许学生们让戴森霍弗博士又回到了他的青年时代,“保持你的好奇心;坚持自己的观点和主见;选择一个让你从内心深处热爱的领域来发展,我相信你们都会成为成功的科学家的。”
据说,这是戴森霍弗博士第一次与高中生面对面,也是大连高中校园中第一次来了位诺贝尔奖得主。“我想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可以通过大师开拓文明的视野、通过交流张扬科学的胸襟。”八中校长鞠振伟说。
那么,学生们又有怎样的收获?“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可以用我送给他的那幅字来形容———宁静致远。”高二·一班的曲秀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