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都七二七空袭的记载详细到每一条街道,每一类炸弹。本报记者 徐胤 摄
收藏家任明忠 资料图片
“七七抗战开始后,日寇狼奔豕突任意烧杀掳掠……各地公私财产损失及人口伤亡至为惨重……本会预算六月底完成,全国公私财产损失及人口伤亡一项,因少数省市以情形特殊不允调查,或调查较迟不及报送,致未能如期编制,不无遗憾耳。”———《抗战损失调查委员会成立沿革及办理业务情形》民国三十五(1946年)年9月
上述文字出现在民间收藏家任明忠收藏的一份国民党昔日的绝密文件中,这份文件详尽地统计了当年日军侵华的一系列数字。相关专家认为,该文件对于研究日本侵华和当时中国的历史状况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机密文件揭开历史尘封
1985年,任明忠每月只有76块钱工资,但他凑了2万元现金从废品站买到一麻袋已经发黄的抗战材料。此后,他还钱用了5年,并瞒了妻子10年。
20年后,任明忠告诉记者:“抗日战争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现在很多人都不了解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希望通过媒体,让这些最原始、最真实的材料告诉大家。”
任明忠所说的“这些材料”是大约有30多公斤重的一叠已经发黄的纸张,全部收藏在他的书房中。“这是1946年9月30日,陶孟和(当年国民党行政院赔偿调查委员会委员)参加一次机密会议中的文件,内容是抗战损失调查委员会成立沿革及办理业务的相关情况。”任明忠指着最上面一份封面印着繁体“机密17”字样的文件说。
这份20多页的文件于1946年印制。当年,国民党政府成立了17人抗战损失赔偿委员会,由当时的经济部部长翁文灏任主任委员,成员包括蒋梦麟(行政院秘书长)、白崇禧(国防部部长)、朱家骅(教育部部长)、雷震(参政会副秘书长)、陶孟和(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所长)等政要官员。
有说法称,该文件是发给参加此次机密会议的陶孟和,因为陶孟和在17人抗战损失赔偿委员会中排第17位,所以这份文件被命名为17号机密文件。
该文件末尾附有“本会三十五年(1946年)八月十一日编制全国公私财产损失统计表暨全国人力损失统计表”等字样。文件统计,全国公私财产损失总计318亿美元(1937年7月之美元价值),全国军民死伤失踪近1183万人,其中军队341万,人民842万。但文件里也表示,“因少数省市以情况特殊不允调查,或调查较迟不及报送,致未能如期编制,不无遗憾耳。”
详细记载日军罪行
任所收藏的其他文件则产生于1939年至1946年之间,全部是当年各省对于日军侵华罪行的详尽记录。其中一份写于民国三十年8月(即1941年),名为《成都市七二七空袭损害统计》的文件中,上面甚至用表格形式详细记录了空袭后成都地区的损失情况。内容包括受灾地点(每条遭轰炸街道的名称)、炸弹种类、死伤人数、建筑毁坏四大项,其中炸弹种类又分为爆炸弹、燃烧弹、空炸弹三类,甚至连炸弹落地后是否爆炸也有记录。(见上图)仔细阅读此表,日寇空袭后,成都大街小巷惨遭轰炸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根据这份文件统计,空袭当日,日寇的飞机在成都市上空投弹441颗(其中60颗未爆),受炸大小街道(里、巷)131条,炸毁房屋1764间,造成684人死亡,894人受伤。这恰好印证了目前大陆可以找到的《成都市志·军事志》上的记载:1941年7月27日,日军出动108架飞机,分四批空袭成都,投弹300多枚。
任明忠说,像这样的文件他还有一麻袋,都是他有一次从废品收购站中买回来的。这些资料是国民党政府对抗战期间,各省市损失的统计。据资料中记载,这样的统计每年上报国民党中央研究院两次,详细记录了当时日寇占领了我们哪些城市,死伤了多少人,炸毁了多少房间,造成了其他哪些损失。资料的珍贵之处在于比较原始,直接用数据告诉后人,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损失。“这些材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好几次有人要买我都没答应。”
专家认为有重要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主任李学通曾到过任明忠家,确认这些收藏的材料确实为当年的原始文件。
李学通告诉记者,解放后国民党政府将许多文件都带到了台湾,所以现在只有在中央和地方的一些档案馆能够查到部分相关资料,但是都不够系统和完整。同时由于这些调查处于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很难了解全国的损失程度,因此材料中总结的全国公私财产损失和全国人力损失统计远远低于真实数字。
“但这并不妨碍它作为当年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暴行的铁证。”李学通认为,当前国内关于抗战损失的研究相对薄弱,由于现存档案不够完整系统,学者们在做相关研究时难度很大。而任明忠所收藏的原始材料除了包括各地统计上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表资料外,还有当时国民党政府一些行政机关制定的一系列机密文件。这些材料非常细致,甚至包括具体的时间、地点和人名,还涉及众多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政要人物,对于研究日本侵华和当时中国的历史状况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收藏经历废品站淘出绝密文件
1985年,26岁的任明忠已经是一个收藏迷。当时北京的市政建设热火朝天,很多地方拆迁后,原来保存的一些书籍、文件就当废品卖了。任明忠下班后最大的乐趣就是骑着自行车在三环路外的废品收购站“淘宝”。
1985年冬天,熊猫环岛东北角的一个废品收购站收进一批旧文件,任明忠翻阅后,发现这些文件都是解放前国民党政府对抗战期间国统区公私财产损失的统计报告。他如获至宝,马上要求收购这些文件。老板开口要价600块,但当时还有两个在北京做收藏品生意的外乡人和任明忠竞争。价格一直被抬到2万元,任明忠才如愿把整整一麻袋约30多公斤重的文件搬回家。
当时任明忠每月工资76块钱,2万元是他月工资的近300倍。为了竞争到这一麻袋文件,他东拼西凑地向朋友们借了18000块钱。“这笔钱我还了5年,10年后才敢告诉我老婆。”收购这批文件后,任明忠的工资分成三部分,寄给老家的父母,还给朋友的欠款,只给自己留下最低的生活保障。“那时候生活真是窘迫,1988年我结婚时,身上只有100多块钱。”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日军”,共找到1,213,871个结果。民间收藏家任明忠收藏的一份国民党昔日的绝密文件中详尽地统计了当年日军侵华的一系列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