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施嘉奇 通讯员陈祖亮报道
本报讯 以一种疾病治疗另一种疾病,蒋欣泉在骨缺损修复上的这一尝试获得了国际医学科学家的赞许。这位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博士,在第83届国际牙科研究会(IADR)年会上以其科研和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科研,获得了被誉为口腔领域“青年诺贝尔奖”的世界优秀口腔医学科学家大奖Hatton奖,打破了美国科学家占据该奖项第一名的“惯例”。
先天性颅骨畸形通常发生在人体发育过程中,由于颅骨某一部分的骨组织出现不正常的快速生长所致,科学家找到其中的致病基因。蒋欣泉在美国合作伙伴的配合下,克隆了这种名叫Nell——1的基因,并通过利用生物工程、干细胞技术和借助纳米载体等多种前沿科学的研究方式,促使骨髓基质干细胞转化为成骨细胞。人体中形成骨的细胞因子在医生的“指挥”下,在骨缺损的部位“规矩”而“适量”地繁殖着。蒋欣泉说:“细胞因子方法比现有的方法更为安全、可靠,也更加便捷。”
年仅34岁的蒋欣泉已在九院成功实现了大鼠下颌骨的修复。“因为肿瘤、创伤、先天性畸形所导致的口腔颅颌面乃至全身的骨组织缺损都可以得到较理想的修复和再造,”蒋欣泉预计的细胞因子进入临床的时间是2——3年,“牙槽骨萎缩而无法种牙或镶牙的患者,那个时候都可以拥有一副好牙齿了。”他的阶段性研究报告赢得世界顶级牙科医学科学家的好评,并从40多位世界各国青年科学家中脱颖而出。教授们认为,中国科学家的研究立足于基础研究,也紧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体现医学科学造福患者根本目的。此外,这种方法探讨了细胞因子在器官和人体组织再生中的可能性,令科学家拥有了新的组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