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苏州四月二十六日电 题:江村人深情追忆费孝通
中新社记者 周建琳
开弦弓村,太湖边上一个普通的苏南乡村,因流经村里的小清河犹如一张拉紧的弓弦而得名。但在一九三六年,这个村却因一个叫费孝通的年轻学生的到来而改变了命运,因拥有了另一个名字“江村”而名扬海内外。
一九三六年,遭遇丧妻之痛的费孝通应姐姐费达生之邀,来到开弦弓村休养。在短短两个月内,费孝通拄着双拐在街巷里串门访户,走田头,进工厂,观商埠,做记录。在去伦敦留学旅途中,费孝通先生把在开弦弓村的调查整理成篇,随后以《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为名作为博士论文发表。从此,“江村”成为全世界研究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窗口。
今天,踏上这个江南的乡村时,小清河依然缓缓地流淌着,似乎在回忆费孝通先生在这里留下的点点滴滴,也似乎在诉说对这位著名学者无尽的思念……
走进村里的“费孝通访问江村资料陈列室”,一幅幅照片记录了费孝通从一九三六年第一次到江村进行研究,及一九五七年、一九八一年、一九八二年、一九八三年直至二00三年春天历次访问江村的珍贵镜头。
在这些照片前,站了很多开弦弓村的村民,在他们心目中,费孝通已熟悉得像个自家人了。人群中一位村民说,昨天晚上他们是从一位正在北京出差的村干部口中得知了这个消息的,当晚就有很多人来这里,看到这些照片我们就能想起他来时的情景,好象是昨天发生的事情。
从陈列资料上看到,费孝通每一次访江村,都带着不同的考察课题。在这里,他考察了当时的农业合作社,了解到中国农村四十五年来的发展,发现了苏南小城镇建设中的共性问题等等。
把费孝通视为“老大哥”的周文昌老人含着泪回忆说,一九五七年费孝通再访江村时,一直住在他家,前后共二十天。这些年,“老大哥”特意看望他就有四五趟。现在,他感到好像失去了一个亲人。
据当地老人介绍,从一九三六年第一次访问江村,直至二00三年春天坐着轮椅最后一次访江村,费孝通先生先后大约有二十多次访问这个江南小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