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新闻频道 > 军事新闻 > 烽火岁月
影响第2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重大军事科技(图)

时间:2005年04月27日08:03  来源:解放军报 我要揪错】【推荐】【打印】【关闭
我来说两句 我来说两句(0) 即时新闻通知 进入新闻论坛 相关新闻
 

免费最经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军事情报

搜狐新闻,告诉你正在发生什么。 点击进入>>>

组图:影响欧洲战场的重大军事科技 
苏联红军轰炸柏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用科技铸就和平利剑

  ——第二次世界大战感思

  ●本刊编辑组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正义与非正义两种力量的较量。这场人类战争史上的大博弈,催生了许多军事新技术,这些军事新技术对战争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当我们站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潮头浪尖,面对动荡不定的世界新格局,怀着对和平的执着追求与对未来战争的忧虑,以军人的责任感回顾那段用鲜血写就的历史时,我们从内心深处感到,人类的橄榄树仍在经受战火的考验,和平鸽还无法摆脱战争恶魔的阴影。我们应该以敏锐的思想,洞悉军事技术变革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充分认识军事科技对战争的影响,高举和平利剑,以戈止戈、捍卫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与德、日、意法西斯势力之间进行的一场殊死大搏斗。与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战争相比,这场战争可谓“空前”:

  参战国最多。第二次世界大战直接参战国有61个,间接被卷入的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战争规模史无前例。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遍及欧、亚、非三大洲以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作战面积(陆地)达2200余万平方公里,参战军队多达1.1亿,被卷入战争的人数多达20多亿人;

  战争损失最重。二战期间,军人死亡高达2200多万人,平民死亡约5000万人,经济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以上,占参战国国民收入的60%~70%,仅军费开支即高达9000多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科学技术最广泛、最深入地应用于军事的战争,并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各交战国为赢得先机与主动,最大限度地缩短科学技术从实验室到战场的时间。军事科技在战争需求的牵引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气动力学和航空技术的新发现、电子技术和核物理的重大突破,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武器装备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整整跃升了一代。各参战国将生产的大量坦克、飞机、舰艇、火炮等源源不断地投放于战场,机械化的钢铁对抗彻底改变了人类沿用了千百年的角斗方式。

  军事科技是武器装备发展的技术基础,决定着武器装备的发展水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虽然只是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缩影,但它从一个侧面深刻地折射出军事科技对战争的巨大影响。如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上的应用,产生了各种雷达,使电子战在二战中大显身手;喷气技术的发展催生出喷气式飞机,从而使飞机速度有了极大的提高。

  穿越历史的时空,打开尘封的档案,我们可以发现,二战中军事科技进步与武器装备发展的互动主要表现在提高、改造、创新和整体变革四个方面:一是它使部分传统武器在大致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性能得到了明显提高,功能有了增加,如以活塞式发动机为动力的轰炸机、战斗机得到很大发展和广泛应用。二是对部分武器装备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使其旧貌换新颜。武器装备虽然还是原来的种类,但性能已经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如二战时期参战各国对坦克的改进。三是完全脱离传统武器装备的设计束缚,借助新的技术去构想和设计过去所没有过的全新武器装备,如V-1、V-2导弹等。四是整体变革。利用新技术进步达到的一定广度和深度,以其强劲的渗透力触及武器装备的整体,使武器装备跃上新的台阶,如将电子设备安装在各种武器平台上后,使武器平台的性能得到整体性提高。

  科学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在人类历史舞台上交替扮演着社会进步的“阶梯”和战争“帮凶”的双重角色。它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但同时如果不加以有效调控,一旦乘上战争的野马,它也会露出吃人的獠牙。我们沐浴在和平阳光下的现代人,更应以史为鉴,勿忘昨天,珍视和平。

  坦克技术 打造“陆战之王”

  1939年9月1日,德国集中了14个坦克师,投入了3195辆坦克,向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仅用1个月时间,就打败了欧洲国家中陆军占第二的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因此由飞机和坦克装甲部队的闪电突击拉开了序幕。以坦克为主要突击力量的机械化部队,第一次出现在战争舞台上。

  纵观二战,如果说战争初期德国采用以坦克为主要突击力量的“闪击战”取得成功,使坦克崭露头角的话,那么,战争中后期发生过多次数千辆坦克参加的大会战,则使坦克在地面战场上的地位日趋重要。1941年10月开始的莫斯科保卫战、1943年7月的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等,苏德双方动用坦克少则2000余辆,多则达到6000余辆,1944年白俄罗斯战役中,苏军动用各型坦克5200辆,两个多月推进约600公里。坦克在每次战役战斗中起到了决定胜负的重要作用,成为名符其实的“陆战之王”。

  坦克,诞生于1916年。在二战中发展为称霸陆战场的主战兵器,高速的坦克部队与空军密切协同,构成了快速机动式闪击战。

  坦克的集中使用,给战争带来了许多新变化,而战争需求又对坦克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到二战末期,坦克在技术性能上有了很大提高,坦克火炮的口径、发动机的功率、装甲厚度、时速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进,使坦克的火力、机动力和装甲防护力达到了较高水准。综合起来看,一是普遍采用装有一门炮的单个旋转炮塔和单一的履带式推进装置;二是发动机功率加大,使坦克机动性显著提高;三是坦克的火力显著提高,战前多数坦克的主要武器是机枪和47毫米以下的火炮,而战争末期中型坦克普遍采用了75~85毫米、重型坦克采用了88~122毫米的长身管坦克炮;四是防护能力明显增强,坦克前部装甲厚度一般增加到45~100毫米,装甲材料选用合金钢;五是逐步摆脱了坦克从属于步兵和骑兵的影响,开始重视坦克综合性能的提高。

  二战的坦克技术,为现代坦克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各国在坦克研制上积极探索兼顾火力、机动性和装甲防护性的坦克设计方案,同时也重视通信设备、消音装置、监视装置等设备在坦克上的运用,以及坦克的整体可靠性、可维修性、低成本性及使用寿命等。

  二战中,在坦克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反坦克武器也得到了很好发展。首次出现了反坦克导弹,进一步改进了反坦克炮,新发明了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武器技术水平在与坦克的对抗中得到长足提高。

  电子对抗 构建第五维战场

  1943年7月,英国空军制订了轰炸德国汉堡的“罪恶城作战”计划。然而,汉堡有80个高炮中队、22个探照灯中队和3个烟幕施放中队进行对空防卫。其雷达警戒系统也有较高的工作效率。7月24日夜,英国轰炸机群飞向汉堡。出乎德军意料的是雷达荧光屏上出现了成千上万架英军轰炸机。高炮靠雷达提供数据,雷达受到干扰,高炮只能胡乱射击。英国的791架飞机中有728架飞抵汉堡上空,高爆弹、燃烧弹似雨点一般落在汉堡市内,许多高炮阵地被炸毁,大批建筑物淹没在火海中。其实,德军雷达上出现的成千上万架轰炸机,只不过是英国人为压制德国雷达发明的一种铝箔条干扰方法。这是二战中电子对抗的精彩一幕。

  所谓电子对抗技术,是直接用于电子对抗的各种技术的总称。电子对抗技术包括电子对抗侦察技术、电子干扰技术、电子防御技术和辐射摧毁技术等。按其运用领域,也可分为雷达对抗技术、通信对抗技术和光电对抗技术。

  二战期间,电子对抗技术最重要的发明是:利用金属丝反射电磁波原理的箔条无源干扰技术,采用发射射频噪声对雷达进行压制的有源干扰技术,对雷达的侦察和告警技术。随着电子干扰的运用,反电子干扰技术也得到相应发展,由此产生了电子防御技术。最为典型的战例是盟军在1944年6月6日至7月18日进行的诺曼底登陆战役。在这次战役中,英、美联军成功地运用了通信欺骗、反雷达伪装、干扰佯动、火力摧毁等多种电子对抗手段,保障了登陆战役的胜利。

  二战后,导弹、航空、航天技术迅速发展,精确制导武器及与其相配套的各种雷达和通信设备出现,形成对飞机、舰船和重要目标的新威胁,促进了电子对抗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此期间,利用储频技术和宽带行波管,发展了对炮瞄雷达和导弹制导雷达的各种欺骗式干扰技术;研制了专用的电子侦察船、电子侦察飞机、电子侦察卫星和电子干扰飞机;为提高现代作战飞机的电子对抗能力,研制了飞机外挂的电子对抗吊舱;发展了具有压制和欺骗两种干扰样式的双模干扰机。随着红外和激光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产生了光电对抗技术,并研制出红外告警器、激光告警器、红外干扰机和红外诱饵弹等光电对抗设备。随着与武器系统配套的跟踪雷达和制导雷达的威胁增大,发展了辐射源定位技术、被动跟踪辐射源技术与武器导引技术相结合的反辐射摧毁技术,研制出反辐射导弹。

  弹药技术 战场屡建奇功

  1939年,德国人在英国泰晤士河口到哈姆贝尔附近的海面上布设了大量水雷,英军使用传统的军舰切割扫雷具扫雷时一个水雷也没有扫到。可当英国舰船驶入扫过雷的海区时,却接二连三地触雷。无独有偶,1943年夏季,德军为了夺取库尔斯克地区的突出部,共集中了65个师的兵力,投入新型的“虎式”坦克和“费迪南”式自行火炮。然而,令德军不知所措的是,在7月5日至12日的交战过程中,德军坦克和自行火炮被苏军地雷击毁的就多达888辆。水雷和地雷都非新奇武器却为何会让对手如此不知所措呢?答案是弹药技术的突飞猛进。

  所谓弹药技术,是指直接用于弹药设计、生产的军用技术。弹药是一个集合名词,它包括枪弹、炮弹、手榴弹、枪榴弹、航空炸弹、火箭弹、导弹、鱼雷、深水炸弹、水雷、地雷、爆破器等。弹药是武器系统中的核心部分,是借助武器发射或投放至目标区域,完成既定战斗任务的最终手段。它通常由战斗部、投射部和稳定部等部分组成。

  二战前后,大批新型弹药出现在战场上。水雷家族中新添了德军的磁性水雷和声响水雷等;地雷家族中增添了反坦克履带地雷等。反坦克车底地雷还可以使用直升机空投、火炮发射、专用地雷投掷器等多种手段布设;航空炸弹家族中增添了高爆弹、燃烧弹和集束炸弹等;鱼雷家族中增添了轻型反潜鱼雷与自导鱼雷、被动式自导鱼雷与电动鱼雷等;反坦克方面,延期引信的设计和聚能装药爆炸原理的发明,使反装甲弹或混凝土侵彻弹出现;火箭弹、空地导弹和V系列导弹等都是弹药技术水平的典型展示;近炸引信研制成功被专家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20世纪战争的进程。近炸引信在接近目标时,靠对目标的感应引爆传爆系统使弹药起爆。美国人设计制造了第一个装有小型雷达装置的雷达近炸引信,被用来对付入侵英国领空的德国飞机,产生了不菲的战果。

  二战以来,火箭技术、核装药、制导技术的应用及其结合,是现代弹药技术中最重大的发展。现今,弹药正朝着智能、远程、多功能以及子母式方向发展,子弹药也朝着陆海空三军武器通用以及智能、远程的方向发展。各类精确制导子弹药将装备部队。新概念武器将逐步出现,如电磁脉冲弹、强冲击波弹、粒子束武器、激光武器、微波束武器、次声波武器、智能武器、气象武器、网络战武器和基因武器等。

  雷达技术 擦亮战场“千里眼”

  在1940年夏天的“不列颠战役”中,德军曾出动2600多架轰炸机和歼击机,大规模空袭英国本土。但不论是白天入侵还是夜间偷袭,德军飞机总是遭到重创。原来,英国建立了一个包括侦察警戒雷达、地面引导雷达、飞机截击雷达、高炮控制雷达和探照灯雷达等20多个地面雷达站组成的“本土链”雷达网,每当德军飞机飞到离英国海岸100多公里时,就被该雷达网发现,并迅速引导英国歼击机到最佳截击阵位拦截。经过两周空战,在数量上占优势的德军就损失了600多架飞机。

  雷达是英文Radar的音译,意为“无线电探测和测距”。它是利用电磁波对障碍物的反射特性发现目标的一种电子装备。通常由收发天线、发射机、接收机和显示器组成。雷达能在黑暗和烟雾中发现远距离的目标,为己方提供情报并在能见度很差的情况下控制火力射击。曾有人作过统计,在二战初期,高炮击落一架飞机要消耗5000发炮弹。到二战末期,尽管飞机性能已大为提高,但用雷达控制高射炮进行射击,击落一架飞机平均只需50发炮弹。

  二战期间,在对海、空警戒,以及炮瞄和引导拦截敌机等军事需求的牵引下,雷达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使战后雷达在应用方面以惊人的速度扩展。20世纪40~50年代,雷达不仅能在防空警戒中实现对目标三维数据的精确探测,而且还能对卫星和远程弹道导弹的测量和制导实施远距离精密测量和连续跟踪;60年代末,雷达已从只能探测目标存在与否,发展到能精确测定目标空间位置;从只能在无杂波环境中发现目标,发展到可在较严重的自然杂波和人为干扰环境中发现目标,雷达成像已能得到接近光学摄影水平的高分辨率地图;70年代,在合成孔径雷达、相控阵雷达、脉冲多普勒雷达等主要雷达技术上又有了新的发展;80年代,雷达不仅提高了对目标的分辨能力,并从一般的分辨功能发展到对离散小目标,诸如导弹弹头、碎片、箔条、鸟群、坦克群等目标的识别和分类、对分布大目标(大地、海洋)内涵信息的识别,而且进一步提高了杂波抑制、抗干扰、电子对抗和自适应能力;90年代以后,随着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脉冲多普勒技术和电视、红外、激光等光电技术的发展,新一代军用雷达的探测距离、探测精度、跟踪精度、目标容量和分辨能力等都有了质的提高。更为先进的合成孔径雷达还能将目标成像,为指挥员提供精确直观的目标信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体制、新类型的雷达会不断涌现,将进一步提高指挥效能和军队的联合作战能力。

  航母技术 铸造“海上巨无霸”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大西洋舰队司令英格索尔海军上将,建立了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猎潜群为大西洋运输船队进行护航。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航母猎潜群共击沉15艘德国潜艇,而己方只损失了3架舰载机。至此,盟军以航母为核心构建起移动式水下、水面、空中立体护航与猎潜网,终于找到了对付“狼群”战术的法宝,最终赢得了大西洋海战的胜利。

  航母猎潜群凭借其舰载机的远距离侦察能力可以尽早发现潜艇,在潜艇武器有效射程以外实施远距离空中打击;当潜艇进入航母舰队舰炮火力有效射程范围内,还将受到来自海、空两方面更强大的火力打击。加之航母舰载机飞行速度远大于潜艇航行速度,因而有利于对潜艇实施追击,被发现或击伤的潜艇很难从舰载机的追击中全身而退。

  航母并非二战时期的产物。1910至1911年,美国已经实现了在木质军舰甲板上起降飞机。1912年,英国率先把水上飞机搬上舰船拥有了世界上第一艘水上飞机舰母。1923年,英国生产出第一艘可起降陆基飞机、具有舰岛式结构的第一代现代航母“竞技神”号,标志着现代航母的诞生。从1923年至1939年,美、英、日三国海军共建造和改建各型航母26艘。

  以航母为核心的海、空一体航母舰队战术,不仅成为海上力量决战的主要样式,而且以航母为核心的舰载机对岸空中支援作战,也成为陆上作战的有力保障,航母逐步取代战列舰开启了“海上航母霸主”时代。二战结束时,美英两国共拥有各型航母142艘。这些建于二战中的航母,充分吸收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引入和装备了大量的雷达、通信、水声设备,增强了航母探测能力,自身还加装有大量的对空防御武器,并普遍安装有弹射、阻拦设备,提高了舰载机起降率和安全性。

  二战后,美、英两国海军航空母舰多数退役,少数进行现代化改装,并着手集中研制新型航空母舰和舰载机。自20世纪50年代起,航母普遍采用斜角飞行甲板、大功率蒸汽弹射器,舷侧起降机、新型助降系统和拦阻装置等,装备了舰空导弹、防空火炮、反潜武器,以及先进的探测、通信、导航和指挥自动化系统;60年代,出现了核动力航空母舰;70年代,出现搭载垂直短距起降飞机的中、小型航空母舰和多用途航空母舰;80年代,主要是发展多用途航空母舰;90年代以后,着力实现航母信息化集成建设。21世纪以来,航母的发展强调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联合作战力量体系之中,不仅要求实现航母战斗群内部的信息集成,更强调与其他军种作战力量的信息集成。同时,舰载机也向着多机种信息化集成方向发展,预警机、电子战飞机、反潜机、加油机等支援机种比例逐年增加,使舰载机整体编队的作战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声纳技术 探测水中目标

  1943年5月,大西洋争夺战进入决战阶段。5月11日下午,“赫斯佩鲁斯”号驱逐舰上的盟军护航队司令唐纳初·麦金太尔海军上校警觉地眺望着前方波涛汹涌的洋面。突然,声纳军士考斯特报告:“右后舷发现一艘敌潜艇正急速下潜。”麦金太尔立即命令驱逐舰全速扑向敌艇,15秒钟后,第一波次深水炸弹被投入水中。与此同时,水下的“U-223”号潜艇为了甩掉英舰声纳的搜捕,采取低速行驶。然而,这并没有逃脱声纳的追踪,随着“哒-哒-哒”潜艇反射波在声纳器中回响,麦金太尔很快就捕捉到潜艇的准确方位,一声令下,第二波次深水炸弹又被投下去。一连串的爆炸发生了,“U-223”号潜艇被迫浮出水面,以失败告终。这场海战短暂的片断,反映了声纳技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潜战中的重要作用。

  1490年,意大利著名画家和发明家达·芬奇曾记述了“把两端开口的长管插入水中听测远处航船”的方法,这是声纳技术的最早雏形。声纳技术的起源虽然历史悠久,但“声纳”一词却是在二战中出现。顾名思义,声纳是一种利用声波探测水中物体,进行水声通信、导航和水中武器制导的电子设备。

  在二战欧洲战场,为争夺对大西洋的控制权,同盟国和轴心国都大力发展水下攻击和反潜能力。声纳技术作为导航和探测水下舰艇活动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国舰艇装备中,随后又相继出现了航空声纳和海岸声纳。据不完全统计,二战欧洲战场被击沉的潜艇中有60%是通过声纳技术发现的。

  二战之后,随着潜艇技术性能的迅速发展,下潜深、航速快、攻击力强、噪声小的核动力潜艇出现,对声纳技术提出严峻挑战。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电子、计算机、新材料和探测等高新技术在声纳装备中的应用,较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声纳技术已经显露出探测距离远、定位精度高、搜索速度快、监视目标多、敌我性质识别准、自动化处理能力强的特点。当今,声纳技术进一步呈现出低频化、精确化、主动化、多样化、智能化发展趋势。

  火箭炮技术 让“战争之神”更神

  1941年7月14日,一列德军军列正向奥尔沙城铁路枢纽站开来。突然,远处几十条“火龙”腾空而起,呼啸着扑向车站。随着一连串的爆炸,军列硝烟四起,德军伤亡惨重。这就是苏军新式武器BM-8火箭炮连的第一次齐射,仅用了10秒钟,就宣告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炮兵,以其强大的火力在战争史上赢得了“战争之神”的美誉。二战中,作为炮兵家族新成员的火箭炮,以其更强大的火力和出色的表现,成为炮兵行列的突出代表。

  BM-8火箭炮,又称“喀秋莎”火箭炮,是苏联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研制的。二战初期,为了对付德军可能的侵略,苏军决定研制一种杀伤力较大的新式兵器,对敌人实施密集突击。1939年研制成功第一门火箭炮样品,随后经过改进,开始少量装备部队。“喀秋莎”火箭炮采用电打火,点燃后,火箭弹沿滑轨向前滑行一段距离,赋予火箭弹确定的射击方向,以准确命中目标。这种口径为132毫米的火箭炮有8条发射轨道可挂16发火箭弹,一次齐射具有极大的杀伤破坏力。由于其射击效率高,齐射声音独特,炮弹爆炸后的杀伤力和震撼力远比当时的其他火炮大得多。此外,针对火箭炮发射时容易暴露目标的弱点,苏军将火箭炮安装在卡车上,以便迅速转移。

  从苏军组建第一个火箭炮兵连起,到二战结束,火箭炮在战场上发挥了巨大威力。1943年1月10日,苏军的一个火箭炮兵师对斯大林格勒郊区被围的德军集团实施攻击,一次齐射便歼灭了德军坦克35辆、炮兵连近80个、汽车250多辆。

  二战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苏联(俄罗斯)在“喀秋莎”的基础上研制了多种新式火箭炮。未来火箭炮的发展趋势是,研制和发展射程远、威力大的中型和重型火箭炮;发展可携带高爆炸弹、化学弹、破片式灵巧子弹、灵巧式燃烧子弹及可布设地雷、可末制导的战斗部;广泛采用自行化装填系统、先进的火控系统,实现自动测量、自动定位、自动瞄准,做到快速确定和装定射击诸元、快速发射修正、快速撤离。

  通信技术 链接战场“顺风耳”

  1944年1月22日,安齐奥登陆战拉开序幕。登陆前几天,英国通过其控制的德国间谍,发报给德军情报局,编造了盟军在北方发动登陆作战的假信息。英国无线电台也发出“舰队起航”命令,显示盟军将对挪威采取军事行动。德军最高统帅部紧急调动海、空军力量向挪威增兵。而此时,盟军舰队却调头驶向地中海,将攻击矛头直指安齐奥。英国在地中海和中东地区的无线电台,又使用德军能够破译的密码,与意大利地下抵抗组织和特工人员频繁通信。德军电子侦察收到并破译了这些电报后,立即作出反应,这就造成了罗马至安齐奥之间的兵力空虚。22日午夜刚过,英美登陆舰队驶抵安齐奥海域。拂晓前突然发起登陆,轻而易举地登上了安齐奥滩头,仅伤亡百余人就取得了胜利。通信技术在这场登陆作战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快捷的远程通信技术产生于19世纪后期,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和俄罗斯人波波夫分别研制成功无线电收发报机;1897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机。一战期间,长波是惟一实际应用的通信波段。1922年以后,单边带通信技术开始推广。二战前,超短波通信崭露头角,并出现了无线电接力通信。二战期间,短波、超短波电台、无线电接力机、传真机、载波机、微波站和有线电通信支线等大量应用于战场,成为实施指挥的主要手段。与此同时,通信对抗技术也应运而生。

  通信技术在二战多次重大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其作用主要还是保障战略警报信号和情报信息的传递,保障实施有效的指挥,保障战略后方的通信联络,通信始终处于作战保障地位。二战后,接力通信、微波通信、散射通信、地(海)缆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数据通信等相继投入使用。通信技术呈现出通信接口标准化,传递体制数字化,传输信道宽带化,传递设备综合化,通信网络智能化,网络结构栅格化等特点;不仅可以将无线电台网、战术卫星通信网、无线电移动通信网、野战地域通信网及升空平台、联合信息分发系统等组合起来,而且可以实施准确、多维、实时、可靠的信息传递。1973年,美军研制成功三军战术联合通信网;1982年,英军建成了代号为“松鸡”的野战通信网。美军还构建了多种功能强大的通信数据链。

  随着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通信技术及设备的全频段、多层次和多手段,使其在信息化战争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将告别以往独立于武器装备之外的保障地位,成为一体化武器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告别以往仅属于作战指挥保障体系,发展为融入指挥控制系统的关键要素;告别以往支撑战斗力生成的助手角色,跃升为直接参与作战的重要力量。

  导弹技术 首开精确打击先河

  1944年6月14日凌晨两点,夜幕笼罩下的英国伦敦南部潘斯德·卡门地区一片寂静。突然,一阵空袭警报声把居民从梦中拉进了恐怖的迷惘之中。天空中的一个小亮点斜着落向地面,数十秒钟过后响起震耳欲聋的爆炸声;9月8日晚,凄厉的警报声再次撕破伦敦的夜空,人们还来不及进入地下室和防空洞,周围便响起了猛烈的爆炸声。伦敦的防空部队接到还击的命令后,数百门防空火炮对着茫茫夜空吐出了一串串火舌。然而,尽管有探照灯的巨大光柱和上百名防空观察者的眼睛对空搜索,却没有发现敌轰炸机的一丝踪影。

  这些既像又不像飞机和炮弹的来袭物,就是现代导弹的鼻祖——用自动驾驶仪操纵的“V-l”巡航导弹和“V-2”弹道导弹。从德军第一枚导弹落地至1945年3月短短的几个月内,法西斯德国先后向英国首都伦敦和欧洲大陆发射“V-1”导弹8070枚、“V-2”导弹4320多枚。导弹是依靠自身的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轨迹,并将战斗部导向目标的武器。导弹技术在二战中产生,并在实战中运用。二战以后,导弹武器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20世纪60年代,导弹被许多国家作为尖端武器收入武器库,并开始规模性地投入作战使用;70年代以后,导弹武器成为各国军队的常规装备、进行远程作战的主战武器之一。

  当今,导弹武器由单一战略导弹部队使用,发展成为陆、海、空军和防空部队全部装备;作战方式也由过去单一的袭城战,发展为打击多种点、面目标的攻防作战;杀伤破坏能力由过去单一的非核或核,发展成为常规与非常规可以并用或互换、威力大小兼备的武器;作战能力由过去单一型进攻,发展为同时具备进攻和防御能力的导弹武器系统;攻击距离由当初的几百公里,发展为近到几公里、远到上万公里的各种不同距离。

  密码技术 开辟神秘战场

  1940年8月13日,作为“海狮计划”的前奏,德国空军对英国本土发动了大规模轰炸,计划在9月17日前把英国空军主力予以歼灭。然而,当时的英国空军宁愿承受民众指责,却每天只派少量战斗机抵御占压倒优势的德军的进攻。直至9月15日,英国空军才大规模出动,从而取得了“不列颠战役”的胜利。胜利后,英国民众并没有放过“保守”的战斗机司令道丁空军上将——年底,他被调离指挥职位,又过了一年,他被塞进了退休人员名单。是道丁真的指挥不力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他当时无权公开使用他掌握的惟一的辩护证据——“超级机密”。

  所谓“超级机密”是指二战期间,英国联合波兰、法国成功地破译了德国的高级密码,从而获取了大量德军的核心机密。但是为了保密,当时这种密码破译和情报传递行动被冠以代号“超级机密”。二战前后,密码由手工作业过渡到使用机械、电动方法的密码机。有密码就有解码,即密码破译,对截获的加密通信信息进行分析还原,亦称密码分析。破译是通过破解侦察对象的密码,从中获取情报的手段。

  “超级机密”正是来自英国的密码分析人员对德军“恩格尼玛”密码的解译。二战爆发前,波兰、法国和英国通过特殊手段初步搞清了“恩格尼玛”密码机构造及原理,天才的英国数学家图灵设计出了“恩格尼玛”的克星——“炸弹”式译码机。1940年春,英国布莱奇利庄园密码分析中心运用“炸弹”式译码机开始获取大量德军高级密码情报。道丁正是根据“超级机密”洞悉了德国空军的企图,从而尽可能地保存实力,并巧妙地运用有限的飞机对付各波次的进攻。由于英国空军“不列颠战役”的胜利,希特勒决定无限期推迟“海狮计划”,“超级机密”为保卫英伦三岛起了重要作用。

  虽然1940年到1941年,德国军方又先后启用了两种新型密码机,但是经过布莱奇利庄园分析人员的努力,到1942年初已对其内部构造了如指掌,并造出了一台模拟机。1943年年底,新型译码机“巨人”电子计算机在布莱奇利庄园装配成功。二战结束时,已有10台“巨人”屹立在布莱奇利庄园。它们一共破译了约6300万字符的德国高层密电。特别是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由“巨人”获得的“超级机密”,提供了德军关于这次战役的全部命令。

  二战后,密码学理论和密码编制方法、密码装置都有划时代的发展。当然,密码破译技术也得到了飞速进步并受到一些国家的高度重视。未来,加密技术和密码破译技术都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航空技术 孕育空中新军种

  刺耳的警报声突然划破了城市的宁静,惊恐的人们四处逃散,城市各个角落的高射炮在天空布满了“火网”,然而这却无法阻止来自空中的攻击,爆炸声连绵不断,巨大的火柱此起彼伏……这就是二战期间经常出现的一幕,给城市带来毁灭性打击的就是战略轰炸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航空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对能够拥有更多的载弹量、能够更远地深入敌方纵深、拥有更强生存能力的强烈需求,推动了战略轰炸机技术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远程战斗机技术、投弹技术的不断进步。1934年,美国研制了航程1020英里、载弹量2000磅的多引擎的B-17战略轰炸机,之后在该型号基础上不断改进的B-17E成为主要使用的航空武器,以几百架甚至上千架密集编队对法西斯德国进行远程密集轰炸。在欧洲战场,盟军的轰炸机,极大地打击了法西斯德国的军事工业、社会经济,削弱了其战争能力。

  为了减少轰炸机损失,与德国截击机对抗,盟国大力发展远程战斗机技术,1943年12月,首次参加护航的北美P-51“野马”式远程战斗机,终于结束了盟军护航机对德军截击机的劣势。为挽回行将失败的命运,德国在战争结束前夕,发展了世界上独有的喷气式飞机,但数量太少,并没有对战局产生影响。同时,对轰炸精度的需要,促使诺登轰炸瞄准具的发明,使轰炸由以前的饱和轰炸开始向较为精确的轰炸转变。在轰炸机技术基础上衍生出的空运等技术,不仅是二战盟军后勤保障的重要一环,而且在诺曼底登陆中展现出其在大规模空降作战中的重要作用。

  二战结束后,空中力量成为一个新的军种。航空技术的日渐成熟,使战场开始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立体化特征。战后航空力量被广泛运用于战略与战术的各个层面。洲际战略轰炸机作为核武器投射的工具,成为战略核力量中重要的一支。而战斗机也向一机多能发展,到目前已发展到第四代战机,成为具有隐形能力、歼轰一体、超音速巡航、远程打击等超强作战能力的空中平台。预警机技术也成为预警控制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大型运输机技术更是成为现代作战远程投送、机动作战的核心之一。

  潜艇技术 拓展水下战场

  二战中,潜艇共击沉大、中型水面舰艇300余艘,运输船、商船约5000艘,计2300余万吨,占各国运输船总损失吨位的62%。在大西洋海战中,英、美两国为了对付德国潜艇,出动猎潜舰艇2000多艘和飞机数千架,投入反潜战的人员达几百万人。英、美对付德国一艘潜艇,平均动用25艘舰艇和100架飞机;对付一名德军潜艇人员,平均使用100名反潜人员。

  潜艇,是能潜入水下活动和作战的舰艇,亦称潜水艇。它主要有艇体、操纵系统、动力装置、武器系统、导航系统、探测系统、通信设备、水声对抗设备、救生设备和居住生活设施等。潜艇能利用水层掩护进行隐蔽活动和对敌方实施突然袭击;有较大的自给力、续航力和作战半径,可远离基地,在较长时间和较大海洋区域以至深入敌方海区独立作战,有较强的突击威力;能在水下发射导弹、鱼雷和布设水雷,攻击海上和陆上目标。但其自卫能力差,缺少有效的对空防御武器;水下通信联络较困难,不易实现双向、及时、远距离的通信;探测设备作用距离较近,观察范围受限,掌握敌方情况比较困难。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潜艇就被用于作战。一战后,潜艇的数量不断增加,种类增多,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共有潜艇600余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潜艇战术技术性能有很大改进。排水量增加到2000余吨,下潜深度100~200米,水下最大航速7~10节,水面航速16~20节,续航力达1万余海里,自给力1~2个月,装有6~10个鱼雷发射管,可携带20余枚鱼雷,并安装1~2门火炮。战争后期,潜艇装备雷达、雷达侦察仪和自导鱼雷,德国潜艇还安装用于柴油机水下工作的通气管。潜艇战斗活动几乎遍及各大洋,担负攻击运输舰船、水面战斗舰艇和侦察、运输、反潜、布雷和运送侦察、爆破人员登陆等任务,对战争产生了一定影响。

  战后一些国家为增加续航能力,把常规动力改为核动力并装备了弹道导弹。于是,潜艇再不是只与海战力量有关,而是影响军队整体实力,成为一支战略打击力量。

  潜艇在海军中服役时间并不长,但它却以强大的攻击力、顽强的生命力、良好的隐蔽性,引起了世界各海军大国的注意,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作战舰艇。未来,随着各项新技术在潜艇上的应用,昔日“水下杀手”将更难以对付。

  

  (本版稿件由国防大学博士研究生朱辉、陈钟明、刘海、许三飞、范桂田、封凯元、

  王克强、李湘北,硕士研究生尚俊毅、张岩、王佩、袁敬伟,副教授李大光提供)

  

转自搜狐


热点推荐

超酷我军机降突击车
罕见东风21拉练的照片
中国SU30歼轰机正面猛图
中国预研的新型直升机
我军列装的军用奔驰车
国外刊物登载的我军歼12
中国特种部队水网训练
中国倚天防空导弹系统
·美高官:美国坚决反对台湾走上核武器“险路”
·北剑0510S演习开始 我军卫戍部队首次整师参演
·中国军事专家:中国应该发展飞船 不要航空母舰
·媒体披露:我歼七E战机研发曾多次“化险为夷”
·中国外交部:坚决反对美同台湾进行军事交流合作
·中央军委为二炮某工程团记一等功庆功大会举行
·中俄两国勘分边界内幕揭秘:理智看待现实问题
·外交部宣布:中国目前不方便接待日本外相访华
装备热帖
·5款反舰弹谁称王?---曝光中国下一代反舰导弹
·网友原创:中国“太空军”让世界震惊
·网友:中华神盾与中国“近海防御”战略的变化
·网友:15架F117隐形战机撤出韩国折射激烈较量
·网友:中日间可能的战争模式——坐标点冲突!
·毛子的火箭还是很猛的 [原创]95式突击步枪的缺点
·透视中国运-8海巡机 二战时期最牛的迫击炮
·西方某国间谍卫星拍摄的我国新疆核实验基地
·电磁脉冲弹能打下F22? 历史上名人使用手枪博览
·航母和潜艇究竟谁怕谁 巴空军歼十战机3D图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中国艾滋病二十年
·北京的哥 不再侃政治
·房产暴利 有道理?
·白衣天使为何与狼共舞?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 相关链接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手机
包月自写5分钱/条

最新制作 想唱就唱
夏天的味道 哪一站



精品专题推荐:
谁说赚钱难告诉你秘诀
测IQ交朋友,非常速配
就让你笑火暴搞笑到底

短信订阅
焦点新闻魅力贴士伊甸指南魔鬼辞典





· [游戏]赚钱大亨财色兼收
· 70年代的人能看懂的故事
· 数千东欧女郎沦为性奴隶
· 演艺圈里的性交易真相
· 处女身份使我陷入尴尬
· 再婚后成丈夫砧板上的肉
· 网恋奇遇变态男化身美女
· 老婆出差留下的神秘留言
· 在女同事色诱中不能自拔
· 我和大学女老师偷吃禁果
· 两位美女与丈夫做爱经验
· 在宾馆的床上丈夫的朋友
· 丈夫设计把妻子捉奸在床
· 少女自诉她们的第一次
· 香港第一美女名模周汶锜
· 舒淇三级女星到金马影后
· 中央舞蹈学院性感黑衣MM
· 不相信是越南性感女特工
· [图]抓拍女生喝醉后丑态
· [图]偷拍香港街头波霸MM
· [图]蒋勤勤半裸写真曝光
· [图]桑巴舞抓拍性感辣妹
· [图]明星夜生活照片曝光
· [图]"呕像"照片助你减肥
· [图]女星性感美腿大比拼
· [视频]飞机上调戏性感MM
动漫性感MM图集
· 游戏CG美女《黑暗圣经》
· 搞笑春光大现“走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