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罗漫)“父母子女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父母任何一方都有抚养子女的权利和义务。”4月13日上午,一场有关《婚姻法》的法律知识培训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龙井社区礼堂内举行,主讲人来自司法部门,台下座无虚席的听众系龙井社区和乐安社区的300多名农转非居民。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街道办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样的培训每月至少要举办两次,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农转非居民从“农民”过渡到“城镇居民”的适应能力,实现从农民到企业职工的角色转换,促进农转非居民就业。
截至3月底,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农转非居民总数已达5220人,开发区以农转非人员为主的劳动力结构显得相当特殊。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这些农转非居民必须实现身份的转变,同时面临着就业问题。农民没有了土地,改变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他们怎么实现就业?成了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思考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此,街道办成立了农转非居民服务中心和劳动就业保障所,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制定了激励政策,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促进农转非居民就业。
一是各社区劳保站对辖区内农转非家庭的劳动力情况进行摸底造册,一旦有用工信息,岗位要求就发到每家每户,街道办和社区的工作人员经常登门家访,宣讲就业工作,鼓励农转非居民实现就业。二是每月至少要开办两次培训班,引导农转非居民就业。主要内容是公民道德修养、法律知识、保健知识、市情区情介绍、优惠的就业政策解读等。为吸引更多的农转非居民来听课,管委会还发给听课居民误工补贴。三是免费开展各种岗位技能培训。去年先后组织开展了电脑、缝纫、电焊、厨师等就业培训9期,培训人员275人,提供就业岗位154个。今年以来,针对新进驻企业用工的特点,管委会针对女性农转非居民进行了岗位培训,提供了80多个就业岗位。四是大力引进项目,为农转非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街道办成立了企业服务所,在企业与劳动就业服务机构之间架设桥梁。企业在进驻签约时就要注明用工类型和需求量,企业服务所把信息传递给各社区,社区再把招工信息告之居民,乐意就业的农转非居民经过管委会组织的岗位培训,达到企业用工要求,就可以到企业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