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亚非两大洲在印尼举行著名的万隆会议,这是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行发起召开、没有西方国家和当时世界主要大国参加的发展中国家会议。这次会议的历史性在于,亚非国家打破了当时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作为新兴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国际舞台。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原则得到了广大国家的认同,并成为“万隆精神”的精髓。
然而,50年来,“万隆精神”的初啼并未发展成人口总和占全球70%、面积占全球一半的广大亚非国家的嘹亮合唱。万隆会议的衍生品———不结盟运动虽然吸纳了众多成员,却仅能勉强保持重大政治问题上的团结,没有在国际舞台发挥太大作用。
50年来国际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强权政治仍然存在,现有秩序仍不合理。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信息化的背景下,亚非国家需要重新认识自己、携手合作以应对挑战。如果说50年前万隆会议是亚非政治觉醒的标志,50年的政治经济实践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教训,已使行动成为可能。亚非两洲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互补性很强。尚未完全开发的非洲大陆与发展最迅速的亚洲国家,存在着“多赢”的可能。经济的共同发展将有助于增加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言权,遏制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改良现有世界秩序。本届会议将建立亚非国家战略伙伴关系,这是将50年前的宣言化为行动的标志。
中国与传统伙伴加强联系意义重大。经济上,中国与亚非国家在能源进出口、市场开发、技术交流方面,有着巨大的合作潜力;政治上,发展中国家是中国与霸权国家抗衡的重要牵制力量,争取传统伙伴认同我们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和做法,将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一个较好的外在环境;道义上,强大起来的中国也有责任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说话。
此外,日本是唯一参加此次峰会的发达国家,中日领导人同时与会对中日关系的改善会产生什么影响值得关注。
虽然一次亚非峰会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将赋予“万隆精神”新的生机和意义。这意义就是:在“求同存异”这一真正普适的精神指引下,共谋发展之路。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