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哲
“含着金汤匙”的杰出青年
“含着金汤匙”之说,源自对手对连战的攻击。连战的家世虽不如“衔玉而生”的贾宝玉,却也属台湾本土望族。
然而,连家遭国破之劫,举家返回大陆。连战也就在抗战爆发的前一年降生到人间。多年之后,连战时时回忆起他和母亲一起“钻防空洞”的经历,父亲的粗布军装,他在陪都重庆穿草鞋、吃杂粮的艰难时世。这样的童年无论如何是算不上是“金汤匙”。
1945年连家返回台湾,家产所余无多。但连战却从此进入上流社会,作为国民党高级官员的公子,连战时常出入舞会、参加郊游、打高尔夫。当时连战与蒋经国之子蒋孝武,陈诚之子陈履安,周至柔之子周一熹并称为“四公子”(另有一说为钱复、沈君山、陈履安和连战),均为显赫之后,也是国民党重点栽培的对象,而连战由于有本省血统,更是受到特别关注。
虽然不能说连战“含着金汤匙”而生,但以连战在家业、学养、婚姻以及仕途之所成来看,祖、父的声望与荫泽也的确于他助益良多。
不过,连战对于“金汤匙”之说还是有些委屈,他曾表示“认为我和别人的立足点不平等,我觉得这样的想法不公平”。的确,从1953年进入台湾大学,到1965年在美国拿到政治学博士,中间经过了漫长的12年的奋斗。不过,那时的台湾又有几个能把公子送到美国去读书呢?
连战的仕途之路,用机缘巧合似乎也并不为过。1969年,台湾当局在台大国际关系研究所成立了两个分别研究外交和经济的高级研究小组,刚刚返台一年有余的连战受聘担任外交小组的成员。这是连战第一次与政界人士发生接触,但就是因为这第一次而受到蒋经国的青睐,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1970年还当选为十大杰出青年,从此备受国民党高层重用。而他从青年工作会主任,到“交通部长”、“外交部长”、“省主席”、“行政院副院长”和“副总统”等一系列职位,平均每个职位都只做两年左右,升迁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给。故此,新闻界戏称其为“实习生”。这其中除了蒋经国的赏识而外,连震东余荫所及亦不容低估。
连家在政商两界也颇有人气,例如连家与台湾工商界龙头辜振甫家的交情超过70年。不过,连家今日之人脉与连震东有着莫大的关系。连震东在台湾清点日产和实行土地改革之时均参与决策,作为官商之间的协调人。这一渊源使连家深受台湾本地资本的关照。连震东为培养连战,每逢各种集会必带连战参加,让他有机会熟悉、揣摩,进而掌握各种人际关系。及至连战立业之时,连战人脉从南到北,台湾工商巨子竟被一网打尽。而以连震东夫妇之能,连家产业至传给连战之时已达百亿之巨。
从“连夫子”到“战哥”
标准的国字脸、浓眉和方正的下巴,这样的外貌浓缩了连战的性格。连母家教极严,少年养成影响了连战的一生。即便青年时期,已经长随父亲出入名门,但那也只是进一步培养了连公子作派与人情世故,于其性格塑造却无裨益。
对于世家子弟,连战有自己的一套解释。连战说:“所谓的‘世家子’,拥有的极可能是沉重的传承使命与不可不成材的惕励,非妄封我以‘四公子’称号的人所能想象。”
家训在连战身上体现得尤其明显。他当年在台大的学生回忆说,一个大热天,尽管教室里只有他自己一个学生,但连战老师依旧西装革履、正襟危坐。
连战为人如此,做官亦是如此。连震东曾亲授连战为官之道,训示他:“为官如骑脚踏车,头要不断地点,脚要不停地踩。”连战也果然悟得个中奥妙,行事绝不夸耀,谨守本分。
连战官运极好,曾有记者评论说,“连战福大命大,深受老天垂青。”此话并非是指连战升迁的速度。连战的前任“交通部长”林金生,为了空难及大车祸惶惶不可终日。连战上任后,飞机不掉了,火车也开得好好的,冥冥之中恍如有上天眷顾。而及至连战任“外交部长”时,更无一国与台湾“断交”,反而先后与巴哈马、格林纳达和几内亚比绍等国“建交”,与利比里亚、莱索托等国“复交”。
运气可说,勤勉更是不可或缺。连战任“交通部长”时,坦言自己是门外汉,于是自继任以来,除虚心向部属求教,更是祭起考大学时的苦读法宝,各单位业务报告和新闻剪报每天必读。连战当时的上司“行政院长”孙运瑞是一位对数据极其认真之人,连战当然不能有丝毫马虎。
作为国民党重点培养的对象,连战以乃父“脚踏车哲学”,使上司无威胁感,使下属无压迫感,擢升也就理所当然。不过,这样的仕途顺利也带来局限性。从连战的从政的经历来看,连战的活动圈子全在国民党的政权核心,较少与地方、基层民众直接沟通。
然而,在最近的两次台湾“大选”中,人们突然发现连战的形象大为改观。在国民党沦为在野党的日子里,人们发现连战脸上的笑容多了,他不但会唱歌,而且能跳舞;以前他不会主动抱小孩,现在他也抱得很勤;以前他不会在街边吃东西,现在他的身影却常常出现在乡下的小吃摊边。1990年,任“台湾省主席”的连战为了给他“祥和社会”拍宣传片,常常被造型师要求露出“和蔼可亲的表情”,现在他却能很随意的在电视上展现其幽默的一面,神态从容。
为了争取年轻人的选票,他会去看棒球赛,听萧亚轩的演唱会,然后与歌迷一起高举着荧光棒制造气氛。在拜票的时候,他的热场随员会高呼着“战哥。赞!赞!赞!”的口号,这样的连战一下拉近了他与选民的距离。当他放下公子的作派,去拥抱选民,也就终于颠覆了“连夫子”的形象。
连战的“战争”
除了考大学时的发愤图强,连战迈出的每一步、特别是从政之路,似乎总是有着别人的身影。有父亲连震东的、有蒋经国的,也有李登辉的,他们扶持着这个“好命囡仔”,使得他几乎完全隐藏起了个人的角色,即便是2000年的“总统大选”也不例外。那一次“大选”,连战是躲在李登辉阴影下的候选人,尽管李登辉也声称积极为他抬轿,但结果惟一两条腿不着地的恰恰是坐在轿上的连战。
2000年的选举,促成了连战和李登辉的彻底决裂。温良敦厚的形象曾经伴随了连战几十年,没有人料到这样一场选举的失败改变了连战为官信守的信条,也就此改变了他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于是,连战的人生才真正有了自己指挥的战争。
当李登辉公开成立“台联党”,宣布协助陈水扁,此时的连战已再无后退半步的余地。然而,许多人依然怀疑连战的能力,怀疑这个刚刚接掌国民党主席的“实习生”能否撑起国民党的百年老店。这也许是连战一生中需要独自面对的第一个大挑战。然而,连战果断采取了措施:他首先宣布举行国民党党员重新登记,作为扫除李登辉人马的第一步;之后又对国民党进行重组,萧万长等被认为是亲李的人马不被重用,使得李登辉无法遥控指挥。其后,连战与亲民党实现和解,摆出“逢扁必反”的强硬姿态。次年,就以97%的高票当选党主席,彻底走出了李登辉的阴影。
从那时起,人们渐渐发现了一个过去60年中,人们几乎不熟悉的连战。形象的大变尚属小节。让人们记忆最深刻的当属“3·20”那场群众抗争。尽管连战始终没有和群众并肩面对警方的水柱,但这样的活动在从前无论如何是无法与连战及其领导的国民党联想在一起的。他不理会党内许多人要求停止抗争的呼声,不理会舆论一再提醒国民党可能丧失中间选民……如此种种都不是连战典型的风格。他已经逐渐成为一名意志鲜明的“战士”。
2004年的选举,对于连战来说或许是他一生经历的最重要的战斗,而且志在必得。然而结果却是以3万票失利。因此,在认定陈水扁以不正当手段左右选举之时,连战性格中常年压抑的斗志在这一刻宣泄了出来。对陈水扁“窃国”的抨击,少有地反映了连战的愤怒。
然而,这一切都已成为往事。连战在一生中最关键的时刻没有甘于平淡,挽救了国民党,也挽救了台湾,让选举前许多关于“国民党一旦选举失败,就将分崩离析”预言没有在他的任上成为现实。
连战的“战斗”仍未结束,当他以近70之龄踏出跨越海峡的一步,只要看看台海两岸之前的隔绝,只要看看李登辉、陈水扁此前的万般阻挠,只要看看连战出访前聚集在中正机场的人群,这不难明白这一步需要何等的勇气。
搜狗(www.sogou.com)搜索:“连战”,共找到
440481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