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免费最经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军事情报
搜狐新闻,告诉你正在发生什么。 点击进入>>>
|
宋楚瑜重庆亲人接受南方日报专访,他们将与宋楚瑜同在湖南湘潭祭祖宋楚瑜的三叔宋扬昭。《重庆青年报》供图
南方网讯“你说,我们该送点什么礼物给堂兄?”在自己家门前漂亮的小花园里,重庆明宏塑胶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宋楚雄问记者,他所说的“堂兄”,是指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几天之后,宋楚雄一家五口,包括宋楚雄的哥哥宋楚强和他们各自的太太,以及他们85岁的父亲、宋楚瑜的三叔宋扬昭,将前往湖南湘潭,和宋楚瑜一家团聚,为了这次迟到的聚会,宋扬昭已经整整等了56年,如今的他,头发花白,眼神和记性都显得很模糊。
深情回忆:宋楚瑜4岁前一直住在重庆
宋扬昭告诉记者,他们一家共有兄妹7人,按旧俗男女分开排行,宋楚瑜的父亲宋扬晖是兄弟中的老大,宋扬昭则是老三。抗战时宋家举家搬到重庆,兄弟二人均在军界任职。宋扬晖后曾任台军中将,宋扬昭老人在黄埔15期毕业后任宪兵连长,后升任国民党军队的高参。宋楚瑜在4岁以前,一直都住在重庆南纪门解放西路172号的老房子里,解放西路走出去不远,就是长江码头。
“宋楚瑜和他的爸爸妈妈姐姐一家四人就住在南纪门那里,房子是租的,他们在这里住了7年。我那个时候每个星期都要来这里,每次来宋楚瑜老远就叫‘宪兵叔叔来了’,他特别喜欢和我玩。”宋扬昭告诉记者。
1949年,国民党撤离到台湾前,曾有车开到重庆接宋家的人去台湾,但当时宋扬昭的太太怀有身孕,宋扬昭担心长途奔波会对大人孩子不利,于是选择了留下,“当时大哥说,什么都不用带,卷好铺盖就可以走”,宋扬昭说,最可惜的是,那个孩子出生后四天就生病死了。就这样,宋家老大、老二、老四去了台湾,而老五、老六、老七则留学美国后留在了当地,只有宋扬昭一个人,一直住在重庆。
解放后,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宋扬昭一直没有正式工作,而是靠自己“喜欢雕刻”的小手艺,在重庆两路口路边开了一个小摊位,专门给人刻图章之类,就靠着这点收入,将宋楚雄、宋楚强两兄弟拉扯长大。
“虽然日子苦一些,但我们也没受过饿。”宋楚雄告诉记者。
昔日遗憾:曾去台湾探亲但未见到宋楚瑜
就这样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宋扬昭和海外的家人们,彻底失去了联系,“我特意订了《人民日报》,每天都看那些访问团,想怎么就没有一个我们宋家的人来呢?”宋扬昭说,几十年来,他始终挂念着海外的亲人。
1981年,机会忽然来了,他在美国的六弟宋扬沛率了一个访问团前来中国访问,宋扬沛给外事办的人说,他还有一个亲哥哥在重庆,希望能找到他。
外事办的人于是通过多方查询后来到宋扬昭的小摊面前,问他:“你是不是有一个弟弟在美国,叫宋扬沛?”
宋扬昭说,他当时一听到,立刻“跳了起来”,就这样,在失散32年后,他们终于在成都锦江宾馆相聚,并开始了解到海外宋家人的消息。
“我六叔总是美国、海峡两岸等地跑,把我们的消息告诉台湾那边,再把台湾的消息告诉我们。”宋楚雄说,他们那时候才知道,宋扬晖去台湾后,改名为宋达,并已于1975年去世,而当年的小孩子宋楚瑜,则已经是台湾的新闻局长,仕途一片光明。
知道消息后,想见一见亲人的愿望越来越强烈,1993年,考虑到宋扬昭年事已高,宋楚雄前往台湾,希望能见一见亲人,但由于政治上的一些考虑,宋楚雄并没能见到时任台湾“省主席”的宋楚瑜,只见到了宋家的老祖母。
宋楚雄说,他虽然理解宋楚瑜的担心,却也为亲人没能团聚而遗憾。宋扬昭的台属证。《重庆青年报》供图
难舍亲情:记者提议给宋楚瑜“送一瓶长江水”
湘潭县城易俗河镇向西不到40公里,就是宋家老家——射埠镇巨鱼村,本次宋楚瑜访问大陆的重要一站,就是来这里拜祭祖先。
4月28日,宋扬昭一家已经正式接到中台办的邀请,前往湖南湘潭与宋楚瑜夫妻以及母亲三人同去拜祭祖坟,宋扬昭感慨地对记者说,50多年都没见过大嫂了。
巨鱼村现存宋氏祖墓六座,均保护得十分完好,没有一点毁损,这主要得益于宋楚瑜父亲的堂妹宋扬锡一家的悉心照料,也与宋扬昭一家的努力分不开。
宋扬昭说,这些祖坟以前都是没有墓碑的,改革开放后,一些在外地工作的亲戚前来扫墓,常常为找不到具体是哪座而反复打听。上世纪80年代初,六弟宋扬沛回国后和宋扬昭一起来扫墓时,就拿了一笔款给宋扬昭,让他帮忙修墓,宋扬昭于是购回石料,请宋扬锡的丈夫刻制了墓碑,分别立于各自的墓园。
“墓碑上面的字都是我自己写的,我的毛笔字写得不错的。”宋扬昭老人多少有些得意地告诉记者。
按照宋楚瑜的行程安排,他将于8日下午抵达长沙,而宋扬昭一家,也将提前抵达迎接。现在,宋扬昭的家人们,正为应该送宋楚瑜什么礼物而头疼。
“送一瓶长江水吧,宋楚瑜一定怀念长江”,记者向宋楚雄建议说,“这个主意不错”,宋楚雄说他会好好考虑。
宋楚雄大概不知道的是,在台湾诗人余光中著名的《乡愁四韵》开头,就是那句“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那酒一样的长江水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编辑:姜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