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美军地面作战部队可从RQ-4“全球鹰”无人驾驶侦察机直接下载图像数据。而在两年前,只有美军基地指挥司令部可以获取“全球鹰”的地面侦察图像和雷达图像,而且当这些图像数据传送至地面指挥司令部时至少需要一个小时的延迟。
现在美军地面作战单位只需配备便携式电脑或个人数字助理(PDA),与装配可软件升级的军事无线电通讯装置进行联系,即可在很快的时间内下载“全球鹰”侦获的图像数据资料。
今年4月,驻伊拉克、阿富汗美空军司令员沃尔特?布坎南高度赞扬了此项侦察技术,他称此项技术是“全球鹰”无人侦察机为地面部队提供“空中因特网服务”。据了解,今年初,美空军和海军陆战队协同“全球鹰”无人机制造商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进行原型系统测试。
布坎南指出,对于装配地面部队即时下载资料的这项技术,目前还不能确定今后是否会成为“全球鹰”无人驾驶侦察机的标准设备装配。前U-2侦察机中队指挥官埃德?沃尔比,现在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从事“全球鹰”无人机研发工作,他表示,“全球鹰”无人侦察机现在向地面部队提供快速侦察资料将是战斗单位获得情报侦察手段的新突破。比如:对20英里外的一个城镇进行侦察,在高空飞行的“全球鹰”无人驾驶侦察机可将侦察的资料快速传送至地面作战部队,而不用地面部队派遣直升机远赴20英里进行侦察。
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开发的此项侦察系统名为“预报体系”,这项侦察技术可加大战斗机投弹准确度,缩短空中投弹的准备时间,并获得更多的敌方机组人员信息和地面部队实力部署。
装配在“全球鹰”无人侦察机的核心系统是一台相当于50台普通计算机运算和存储能力的计算机服务器。当“全球鹰”无人侦察机飞翔在伊拉克上空,所有侦察到的图片和雷达图像都存储在计算机服务器上,同时,地面作战部队可向“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发送侦察请求,侦察系统可在最快的时间内将侦察信息发送过来。例如:当地面作战部队需要探测下一个山头或一排建筑物时,只需使用便携式电脑或个人数字助理(PDA)通过军事无线电通讯装置与“全球鹰”进行联系,当地面部队发送出侦察目标的坐标位置,随后“全球鹰”将所侦获的资料以脉冲数据形式进行发送,地面作战部队可在16秒之内接收完毕。这种技术难怪让布坎南描述成“空中因特网服务”。
地面作战部队可放大“感兴趣”的区域,并向“全球鹰”无人侦察机传送更多的详细信息。所侦获的图像资料具有高清晰度,地面作战部队可在显示屏上进行放大。由于“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可飞翔在6.5万英尺的高空,因此地面部队可获得300英里之内的侦察资料。(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