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在范围、规模、残酷程度、意识形态色彩以及历史影响等方面,近500年来无出其右者,20世纪也因为二战而成为世界政治的巨大转折时代。
在世界政治强权竞逐的无情的永恒铁律支配下,每一个国家的国情国力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各国实力此消彼长,国际政治的权力在各个国家重新分配;政治领袖们把他们的指挥棒代代相传,他们的政权却不断地改旗易帜。当初最想革命的国家可能成为今天维持现状的主导力量,原来的保守国家现在则一心想要打破现状。国内政治和重大国际事件交叉在一起,给每个国家带来重大的政策变化,这种改变使得的历史和未来得以重写。在1939年到1945年,这种重写的方式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世界大战。
二次大战的决定性意义毫无疑问是促生了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诞生,从而打破了不断变换面目出现的欧洲多极力量平衡,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的国政架构,即美苏两极格局。因此,可以这样说,正是二战完成了一战就已经开始的世界格局中心移出欧洲的过程,并引发了亚洲地缘政治版图的重新勾画。二战为冷战作了铺垫,冷战从而成为二战的后果。随之而来的经典的雅尔塔体制下的瓜分胜利果实和冷战的到来,以及战争结束之际核武器在国际关系中的首度应用,共同塑造了战后半个世纪的世界政治基本蓝图。最后,二战是一场被公认的“为了民主的战争”,它对正义、民主、自由这些传统欧洲大外交所不屑一顾的价值观念的重新鼓舞和宣扬,将国际政治中的自由主义观念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战争使整整一代人的价值观获得解放,对战争的反思和个人主义的普遍兴起,使得颠覆传统价值体系的各种艺术和思潮方兴未艾,并且日益国际化。“确保相互摧毁”的两极核均势使得世界安全进入一个僵局,非政府组织和经济因素进而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影响力量。
战争作为国际关系的常态,抑或非常态?这已经是一个被无数人讨论了无数次的问题。也许只有经过了战争,才能透彻理解战争对世界历史发展、国家兴衰存亡、领袖人物和普通人个人命运的意义。欧洲作为二战的主战场,赢家和输家界线分明,但若回过头来再看一下双方的苦难,这条界线就远不那么清楚了。
明天还会有战争吗?在短短三十年内连续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欧洲人想知道这个问题到底还有没有答案。作为一种回答,他们创造出了欧洲联合这样一种崭新的国际关系运行体制。
但是其他在20世纪落后的民族和国家仍然在梦想着自己的复兴,这决定了国际关系中最基本的矛盾依旧。追逐国家利益,地缘政治博弈,划分势力范围这些大国政治的传统仍然占据着国际关系的主流。
在核威慑下,世界性的总体战或许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和平还只是一部分人的一厢情愿。核威慑和上个世纪70年代加深的经济相互依存增加了冲突的代价,但他们并不能完全排除这种代价的可能性。冲突依然在世界各地存在,换句话说,只要人类存在一天,冲突就永远不可能排除。
周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