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老兵:他们需要被人铭记
生活在回忆与过去的荣耀里 被人们逐渐忘记 靠微薄的养老金度日 与记者相约十年后再见
今天是二战胜利60周年纪念日,世界各地都在纪念。健在的二战老兵已不多,他们的生活状况与想法现在怎样?记者为此远赴俄罗斯,采访了他们中为数不多的几个;二战期间前苏联军队著名元帅的后人还向记者披露了一些他们父辈鲜为人知的恩怨。
参与埋葬六千士兵
工兵托尔津
马马耶夫高地是斯大林格勒(现伏尔加格勒)市区的制高点,垂直高度约102米。当年这里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双方在这里不断投入重兵进攻,阵地也13次易手。
为了纪念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牺牲的英雄,在马马耶夫高地修建了一座巨大的纪念雕塑群,其中纪念碑的主像“祖国-母亲”高达52米,耸立在马马耶夫高地上。陪同记者参观的托多津今年已经有81岁了。
在斯大林格勒会战期间,托多津曾经是一名工兵,直接参加了这次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虽然没有在马马耶夫高地战斗,但他在马马耶夫高地安葬过自己的战友,另外他的两个兄弟和父亲也在这次会战中牺牲了。战斗结束后,他作为工兵在这里安葬牺牲的苏联战士,亲眼看见了这里的悲壮场面。在这座山冈上,总共安葬了近6000人。
房间挂满勋章 逐渐被人遗忘
托多津的家是一栋旧式公寓房,楼梯间和过道的墙面都已经脱落,甚至连过道都没有灯光。只是托多津的女儿开门后才从屋内射出的一点灯光让我们看清了方向。
刚一进屋,托多津就向记者展示他所获得的勋章和照片,历数他获得这些勋章的经过。在这间面积本来不大的房间里,数不清的奖章和历史照片使这个房间显得更加拥挤和杂乱,但是这也是这位80多岁老战士的精神空间。
托多津说,在苏联时期,他们是抗击法西斯的英雄,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政府的照顾;苏联解体之后,他们这些老战士被人们遗忘了,现在老战士只能从政府那里得到微薄的养老金和公费医疗。
虽然托多津家里并不富裕,但招待客人却毫不吝啬。他把冰箱里所有吃的掏出来招待中国客人。并拿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白酒与记者分享。饮酒是俄罗斯人的奢好,80多岁的托多津也不例外,一两一杯的白酒总是一饮而尽,整个晚上他足足喝了近一斤白酒,也跟记者讲了一晚上的故事。
凌晨一点多了,记者告辞回宾馆,托多津仍然有说不完的话。他希望中国记者明年再去看他。记者告诉他,10年后,在二战胜利70周年之际,一定还要去伏尔加格勒看望他。
被一枚炸弹掀向空中 战友用生命保护了他
通讯兵塔拉季扬
塔拉季扬今年已经85岁了,但外表看不出这位经历过死神威胁的二战老战士是如此的高龄。现在他经常去伏尔加格勒“军官之家”活动,那里还有他的办公室,也经常去学校进行讲演,向年轻人讲述当年的战斗经历。由于战后他在塔斯社当过记者,具备很高的文学修养,他的演讲往往能打动听众,特具“煽动性”。他写的两篇文章还列入了中学俄语教材。
在战争期间,他是一名有线通讯兵,负责架设电话线。
1942年8月底,他奉命带领五个战士去斯大林格勒以南35公里处维修被炸断的电话线。
当塔拉季扬等人乘坐嘎斯牌大卡车到达维修现场时,一架德军的容克-87式轰炸机就飞临了塔拉季扬等人的上空。这架飞机飞得很低,塔拉季扬当时从地面就可以看清机头上黄红相间的“鼻子”。如果用手枪朝这架飞机射击,也有可能击中它!
看到敌机俯冲下来,塔拉季扬等六人立即滚到路边的水沟里。但是一枚航空炸弹落在他身旁的战士身边,塔拉季扬和这名战士被炸弹掀向空中,塔拉季扬本人全身是血,他以为自己负伤了,可当时一点感觉都没有,后来发现是被炸的战友的鲜血染红了他的衣服。敌机离开之后,战友们把这名战士的衣服撕开,发现他的胸口被炸弹击中了。
塔拉季扬指挥战友们把受伤战士抬到汽车上,准备送到医院去抢救。刚刚把这名战士抬到车上,敌机又折回来了,塔拉季扬等五人立即藏到路边的水沟里。但这次敌机没有扔炸弹,只是朝他们扫射一番。一颗子弹正好击中了车上伤员的头部,这名已经在死亡边上的战士再次遭到致命一击,当场就牺牲了。
二战中为攻克柏林展开竞争 战后一篇文章引发两人隔阂
两元帅的恩怨情仇
朱可夫和科涅夫都是二战中苏军著名的元帅,两人是战友,也是生死之交的朋友,但两人也有过竞争甚至产生过隔阂。记者这次在采访科涅夫元帅的女儿和朱可夫元帅的女儿时,就两位元帅间的恩怨与科涅夫的女儿进行过单独交流。
科涅夫的女儿科涅娃·娜塔利亚现在是俄文化部的一名官员。她告诉记者,她的父亲曾经长期在朱可夫元帅的手下工作,两人关系非常密切。攻克柏林一战是苏军在二战中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当时根据斯大林的命令,她的父亲从柏林的南面向市中心发起进攻,而朱可夫从东、北、西三面向柏林发起进攻,因此在两位战友之间,展开了一场“军事竞争”。
科涅娃向记者透露,两位元帅之间的矛盾起源于朱可夫在媒体上发表了一篇对科涅夫进行攻击的文章,“但是这篇文章是在赫鲁晓夫的授意下撰写的,写稿的人也不是朱可夫本人,而是由别人撰写的,最后只是让朱可夫签个字就发表了。”科涅娃看来现在还在为朱可夫当时的过错“说情”。
科涅娃告诉记者,在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她的父亲有段时期的心情非常低沉。但是科涅夫并没有对朱可夫产生埋怨而心存报复。在科涅夫70岁大寿的时候,科涅夫邀请了许多要人参加生日宴会,朱可夫也应邀参加了,两位战友此时结束隔阂,重归于好。
链接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42年,希特勒利用英美拖延开辟第二战场的机会,集中了150万人的兵力,发动夏季攻势。目的是占领斯大林格勒,切断伏尔加河交通,夺取高加索石油,然后向北包抄莫斯科。1942年7月17日开始,苏军为保卫斯大林格勒并粉碎在此方向上的德军集团,与德军进行了一次历时六个半月的会战。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苏德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从此,苏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夺得战略主动权。德军走上了不断被动挨打,直至最后溃败的道路。
本报赴俄罗斯特派记者 谭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