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石家家)连日来,本报及我市海参养殖主管部门大连海洋与渔业局不断接到养殖户的热线电话,纷纷询问我市海参养殖到底有没有病害,会不会大面积蔓延。昨天记者从大连海洋与渔业局养殖处了解到,我市个别地区的确出现了海参“化皮”现象,但这属于海参养殖中的正常问题,广大养殖户大可不必为此恐慌。
据这个处的王宏处长介绍,目前,我市个别地区出现了海参“化皮”的现象及病症,但发病并不均匀,有的1平方米养殖面积出现10个海参“化皮”,有的只有一两个。而在养殖密度过大的局部地区出现的海参“化皮”也只有10%左右,这完全属于海参养殖过程中正常的死亡范围。
分析我市海参养殖中出现的“化皮”问题,王宏告诉记者,主要是去年我市冷冬,养殖池水温过低;有的池溏换水条件不好,池塘所建位置过高,换不上来海水。同时,由于一些养殖户养殖海参密度过大,正常的海参养殖密度是30004000个/亩,而个别地区竟投放了2万个,甚至更高。再就是一些养殖户日常管理和监测不到位、不及时,没有按照规范要求养殖海参。
对于目前出现的海参“化皮”现象,王宏认为,根据去年山东出现海参病害后防治的经验及有关专家的意见,目前我市海参“化皮”现象,待养殖池内的水温升到14℃后便可迎刃而解,也不会出现蔓延,因此我市海参养殖户不必引起恐慌。但广大养殖户应该引起警觉,在生产经营中必须树立科学养殖、生态养殖的观念。管理不规范,不聘请技术专家,随意操作,都会对我市目前50多万亩的海参养殖造成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