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香港5月11日电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教授袁国勇,领导研究小组在去年底发现全球全新的“HKU1”冠状病毒品种:在10名患肺炎成年病人、10名患肺炎的小童身上发现这种病毒,病毒并导致两名年老的长期病患者死亡,但10名小童却全部康复,也没有医护被感染,显示病毒传染性不似SARS般强烈。
“HKU1”冠病毒是由抵御SARS英雄、港大微生物学教授袁国勇,领导港大微生物学系研究小组率先发现的。早在2003年SARS爆发期间,他领导研究小组率先发现冠病毒为SARS爆发元凶。袁教授在新发性传染病方面贡献良多,为此荣获“香港大学明德教授席”、“英东基金教授”(传染病学)职衔。袁国勇说﹕“科学研究需要庞大的经费,与外国其他科研机构,例如美国疾病及预防控制中心(CDC)比较,本港的科研经费是九牛一毛”。
袁国勇首次披露,科研人员发现“HKU1”冠病毒的过程颇为艰难曲折,艰难之处较发现SARS元凶有过之而无不及。“第一宗个案是联合医院内科医生朱颂明转介一名患了严重肺炎病人给玛丽医院,但验血、临床征状和X光检查又不像SARS。”
“HKU1”冠病毒研究报告,曾在国际病毒学期刊发表,报告指首名感染“HKU1”冠病毒的病人71岁,于2004年1月肺炎入院,入院前3天曾到过深圳,SARS测试呈阴性。
科研人员尝试用找出SARS冠病毒的方法,用细胞腺(cellline)培植病毒,以辨认是否SARS冠病毒,但这次却找不到。袁说﹕“通常做到这一步也找不到病毒的真貌便放弃,但我们担心可能会出现新品种病毒,所以不单没有放弃,反而更积极尝试用各种方法追寻病毒真貌。”
他们于是继续尝试将病人的病毒样本,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试逼病毒现形,再利用基因排列程序,以每500段为一段,将病毒基因排列出来,经过艰辛的努力,港大终于成功列序出3万种基因密码,并确认病毒属全新品种的冠病毒。
病毒由港大率先发现,因而命名为“HKU1”冠病毒。袁说,“研究发现,10名患肺炎的成年病人,以及10名患肺炎的小童感染病毒后,只有两名年老的长期病患者死亡,但10名小童却全部康复,医护没有被感染,显示‘HKU1’冠病毒的传染性不像SARS般强烈。”
港大会利用霍英东基金继续研究“HKU1”病毒的来源,是否与动物有关,以及传播途径等,亦会研究其他新发性传染病如禽流感、SARS等。袁国勇说,不能对新发现病毒掉以轻心,因不知病毒什么时候变恶,要从最初发现时便“缠”着它不放,掌握病毒的来源和特征,控制病毒不会造成大灾难。(陈晓钟)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冠状病毒”,共找到
199367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