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05年05月11日18:41 来源:四川新闻网-宜宾日报 |
【热点排行】【推荐】【打印】【关闭】 |
![](https://images.sohu.com/ccc.gif) |
|
免费 最经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军事情报
搜狐新闻,告诉你正在发生什么。 点击进入>>>
|
>四川媒体宜宾日报三版
基地带动农民增收
2005-5-11 0:41:20
基地带动农民增收
——高县落润乡以基地辐射农户助农增收小记本报记者 严为远
助农增收是农村工作的主题,如何帮助农民增收是农村基层组织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高县落润乡狠抓基地建设,以基地为载体,以基地辐射农户,以基地带动农民增收取得了明显成效。4月21日,记者走访了该乡的蚕桑基地、生猪基地、水稻制种基地,亲眼目睹了基地农民增收的喜人情景。
蚕桑基地蚕农户平收入3000元
栽桑养蚕是落润乡农民增收的骨干产业。该乡着力建设蚕桑基地村,培育养蚕大户,带动村民养蚕增收。目前,该乡已建成8个蚕桑基地村,各村采取“支部+协会”的形式,建立了蚕桑协会,协会对蚕农进行科技培训,为蚕农提供科技服务,有效地促进了蚕农增收。
五星村村民罗顺英告诉记者:“她家在村蚕桑协会的指导下,科学养蚕,蚕茧质量好、产量高,去年她家养蚕收入人均3000余元。”五星村蚕桑员袁正华说:“蚕桑基地对农民养蚕增收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去年,该村养蚕农户520余户,蚕农蚕茧收入150多万元,户平收入3000元以上,栽桑养蚕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记者见到乡蚕技员张彩乾正在五星村村民家里指导蚕农如何防病消毒,他告诉记者:“基地村农民养蚕收入高离不开科技,去年五星村科学养蚕,春季蚕茧每张单产高达45公斤。”
生猪基地人均养猪收入1500元
“落润乡是高县的重点生猪基地,目前已建成二杂母猪场一个,年产仔猪3000余头。此外,户平养母猪一头,全乡年出栏商品猪3.2万多头,农民人均年出栏生猪两头以上,人均养猪收入1500元。”落润乡乡长徐志平在红星村生猪基地高兴地对记者说。
4月21日下午,记者在红星村养猪大户张万华家中看到,他家煮酒带养猪,圈里几十头猪将要出栏。张万华指着圈里的猪对记者说:“利用酒糟养猪成本低、猪儿长得快,八个月就可以出栏,每头可重达200多斤,去年我出栏生猪260多头,收入20余万元。”张万华还把他的酒糟优惠卖给当地农民养猪,还雇请本村6个贫困农民到养猪场打工。冬季里,他利用当地丰富的红苕制粉,苕糟用来养猪。在他的带动下,该乡采取“煮酒带养猪”模式运作的小酒厂就有30多家,年产白酒1500吨,既就地转化了粮食,又促进了农民养猪增收。
水稻制种基地每亩增收1500元
“落润乡大楠村建成水稻制种基地至今已有14年历史,该基地原是宜宾市农科所的水稻制种基地,现在是四川中正科技有限公司的水稻制种基地。去年该基地制种300亩,基地农民收入30多万元,制种农户人均增收1500元。”大楠村水稻制种基地技术员薛应州告诉记者。因基地制种效益好,今年扩大了制种规模,制种农户达354户,农民制种积极性很高,增收有保障。
在大楠村梁家湾社陈龙宣家里,陈龙宣为记者算了一笔帐:制种一亩水稻,可以产良种稻600斤,良种稻兑换一般稻谷的比例为1:4.5,即600斤良种稻就可以兑换2700斤黄谷,另外每亩制种还产“父本”稻谷300斤,共计3000斤左右,而种常规稻亩产1000斤左右,每亩制种可以增收2000斤黄谷,折换现金收入1500元。正因为效益很好,基地农民都很乐意制种,增加经济收入。快速检索
报社地址:宜宾市南岸长江大道中段26号电话:办公室:0831-2331741编辑部:0831-23386572320402广告部:0831-2320542传 真:0831-2320554邮政编码:628017 本报电子版由 四川新闻网 制做维护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print/c.gif)
|
![](/print/c.gi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