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依然裸露的湖底,主管部门终于坐不住了。国家环保总局10日正式下发关于“圆明园管理处限期补办环评报告”的通知,这意味着圆明园管理处必须在40天内上交环评报告,否则将面临最高20万元的经济处罚。在经历了1个多月无环境评估机构接招的尴尬后,昨日,记者从圆明园管理处办公室获悉,对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进行环境评估一事已进入合同商议阶段。
圆明园管理处:已在讨论环评细节
圆明园管理处副主任朱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自从环保部门要求圆明园做环境评估之后,圆明园管理处就一直在努力寻找环评单位,但是或者因为圆明园环评比较敏感,或者因为环保总局下达的40天之内交出环评报告的期限过急,所以到现在也没有找到愿意为圆明园做环评的单位。
昨日下午2时,记者再次来到了圆明园管理处,此时办公室内空无一人,原来,所有办公室工作人员都已经集中到办公室隔壁的机房紧张工作。
接待记者的杨先生表示,今日所有领导都“到区里开会了”,对于环境评估一事他“不知情”,也暂时没有能够接受采访的领导。在记者一再要求下,杨先生向办公室张主任进行了请示,最终给出了这样的答复:“目前已经找到愿意接手的环境评估机构,今日所有领导都已经在紧张地开会讨论细节,对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的环境评估已经进入了合同商议阶段。”
对于具体是哪家机构接手圆明园环评,杨先生表示“不便透露”。
环保总局:环评将严格按规程办
昨日上午,记者从国家环保总局获悉,此次圆明园环境评估将严格按照规程进行。环保总局工作人员表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八条的规定,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建设项目概况;(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四)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五)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六)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七)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根据相关条例的规定,环保部门可以负责对参与环境评价的机构进行资格认定,但无义务为其指定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而在此前的环境评估机构寻找过程中,由于寻找不到愿意“接招”的单位,圆明园管理处曾向国家环保总局求助。
怕事评估机构遭环保总局批评
圆明园管理处在寻找环境评估机构的过程中,曾多次遭到评估机构拒绝。据报道,中国寰球工程公司和北京环境评价联合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的环评涉及面太广,社会影响大,具有一定的风险;再者,公司业务正处于繁忙期,没有必要去冒险。
针对这种现象,国家环保总局昨日对一家“不敢承担责任”的环境评估机构进行了点名批评。记者从国家环保总局获悉,该批评通知已经正式下发,并在环保总局网站上公布。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昨日点名批评不敢承担社会责任的北京师范大学所属的环评单位,并提出进一步改革环评单位资质管理办法,拟对环境影响评价行业进行全面整顿。
据介绍,圆明园整治工程自4月份被叫停之后,圆明园管理处找到北京师范大学所属的有关环评单位,希望他们对该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主动递交了委托书,但是该环评单位态度反复近一个月后,才提出不愿牵头做该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延误了圆明园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时间。
潘岳指出,北京师范大学所属的这家环评机构具有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认可的甲级环评资质,从技术、业务上完全有能力承担圆明园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但该单位没有以科学的态度与负责的精神,对该工程进行环境影响的分析预测,而是瞻前顾后,惧怕承担责任,导致圆明园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延误。
据竞报报道,北师大环境学院办公室的余老师告诉记者,“这件事情是学校水科学研究院一位老师的个人行为,和环境科学研究所没有任何关系。”余老师表示,该环评单位是和环境学院平行的两家单位,学校目前已经开始调查此事。
3月22日,来北京办事的兰州大学客座教授张正春发现圆明园的管理部门为了防止湖水下渗,正在给2000余亩湖底铺防渗膜。“这将是一场生态灾难!”从事生态学研究的张正春做出了这样的断定。他随即向人民日报和北京几家媒体反映情况,因此被誉为“质疑圆明园防渗工程的第一人”。
3月28日,《人民日报》和人民网同时披露“圆明园湖底铺设防渗膜遭专家质疑”的消息,立即引起社会上的广泛关注。
3月29日,针对圆明园在福海湖底铺防水膜防渗漏引起的争论,北京市环保局派出工作人员开始进行调查。
4月1日,国家环保总局向圆明园管理部门下达停工令,并表示圆明园湖底防渗项目未依法报批属于擅自开工建设。
4月13日,环保总局召开圆明园防渗工程环境影响听证会,对“铺膜”支持和反对者的意见激烈交锋4个小时,但湖底防渗膜是否拆除仍无定论。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自2003年9月1日实施以来,国家环保总局首次举行公众听证会。
5月的圆明园,水少了,游人也少了
经过近2个月的激烈讨论,圆明园防渗工程的前途命运依然飘摇不定。记者昨日下午在圆明园遗址公园内看到,大部分湖面依然露出干涸的湖底,只有岸边成行的杨柳在向游人暗示此处曾经波光粼粼。
面对干涸湖底,游人褒贬不一
在福海、畅春园的大部分湖面,凝结成大块的湖底泥土裸露出来,让不明就里的外国游客感到惊诧。住在北京饭店的德国人施奈德是按照旅游手册的指引来到圆明园的,他对记者说:“不可思议!手册上说这里的湖景非常美,没想到过来以后看到了跟农田一样的湖底。”在听说湖底防渗工程的事后,施奈德连连摇头。
在圆明园管理处的布告栏上,记者看到一些“读者来信”,但几乎都是对防渗工程持赞成态度的。“西安公民”连玉芳在给圆明园管理处的信中说:“圆明园的公园湖底铺塑是一项伟大的创举。新生事物在初期总会被人误解。但只要有一点宽容,让它问世,对人类将有益而无害。”在圆明园管理处的网站上,记者同样没有看到多少反对的声音。
但是,在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主办的“中国环境影响评估网”上,记者看到在该网站举办的“关注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投票中,92%的参评者明确表示反对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
“五一”游人较以往大为减少
在畅春园附近的部分湖面波荡着整个圆明园都难见的水光。这里的湖面和人们在公园内其他地方看到的湖面大不相同,你能看到水鸟在翱翔,水面上甚至能看到露出半人多高的水生植物。这部分湖面曾经在2003年做过防渗试验,如今已经灌上了水。在这里,记者竟然还看到了公园的游船管理者。
家住公园附近的北京市民张大爷退休后常来公园逛,对于防渗试验前后湖面的变化,张大爷深有感触:“铺防渗膜前,这里的湖水能到湖边石那么高,而且很清亮。你看现在这湖水水位很低而且非常浑浊。”张大爷同时指着水面的一些亭台告诉记者:“这些地方都是在铺防渗膜的同时盖上的,这完全是原址没有的人工景观。”
据张大爷说,在圆明园遗址公园这个以山水景观闻名的地方,今年五一期间的游人数量已较往年大为减少。在大多数湖景区,没有往日游人如织的场景,一些导游坐在湖边的长凳上打瞌睡。而在西洋楼遗址等陆地景观,记者则看到了集中的旅游团和忙碌的导游。作者:晨报特派记者郭翔鹤北京摄影报道
环评启动标志"圆明园事件"进入最后阶段
被媒体称为“质疑圆明园防渗工程第一人”的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客座教授张正春昨天晚上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认为,由于环境评估已经进入合同商讨阶段,久拖未决的“圆明园事件”已经开始了倒计时。
张正春说:“目前正值春夏之交的生态系统恢复‘黄金时期’,相信有关部门和所有的专家一样着急。这个阶段,是圆明园生态系统恢复的最佳机会,如果耽误了这个机会,圆明园水系再不灌水,由水生植物、鸟类、林木、鱼类组成的生态链将遭到沉重打击。‘40天’期限的出台,正是因为环保总局想抓住这个机会。”
按照张教授的个人观点,环境评估是必然要走的程序,但它不妨碍有关部门最后作出“顺民意”的决策。张正春说:“经过长时间的学术争鸣和媒体激辩,虽然偶尔能听到不同的声音,但我相信在‘圆明园事件’上,整个社会的主流声音是一致的。40天过后,我们应该能够看到一个让大家满意的决策。”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圆明园铺膜”,共找到 5068 个相关网页.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圆明园铺膜”,共找到
5068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