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近日验证了机器人可以做到自我复制、自我修复。据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对这一技术很感兴趣,期待自我复制的机器人将来在太空大显身手。
看起来像个玩具
“自我复制”的定义是,一部机器可以按照自身的情况,复制1部一模一样的机器。而它的复制品又能继续复制下一部机器,如此往复循环。
美国康奈尔大学研制的能自我复制的机器人,看起来更像一个托儿所里的玩具,而不像星际大战里的机器人。它由4块智能模块组成,目前还不能走动,也不能说话。但该机器人的发明人称,它证明了机器能够通过编程来实现自我复制。这是观念上的一个突破,即机器人能够在离开人类的环境下独立生存。
组成机器人的智能模块大小为10立方厘米,模块间可自由旋转120度。模块外表面配有电磁铁,这样模块之间就可以由磁力强弱来拼装组合或分开。这种设计下的机器人可以自由拼装成各种形状,如塔、直角、正方形等。每一块模块里还有一个微型计算机芯片,其中含有组装时的具体指令。
该机器人自我复制的步骤是:首先,机器人弯下腰,把1个模块放在桌子上,作为自己复制品的“头”。随后,它将身子侧到另一边,利用电磁铁的吸引力吸取1个新模块放在复制品的“头”上。机器人根据情况翻转这些模块,按照以上步骤进行重复工作,最终,一个新的、外形与原机器人相似的机器人拼装组合成功,整个过程耗时2分34秒。
可在太空“生存”
机器人自我复制一直是科幻作品里的“道具”,但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软件上,看起来都是那么遥不可及。到目前为止,只有2部机器做到了自我复制。
领导此项研究的霍德·利普森表示,尽管这个机器人自身还有很多局限,但它至少证明了机器做到自我复制是可能的,而不是只有有机体才能做到。
霍德·利普森说:“能自我复制、自我修复的机器人甚至能在人类无法适应的环境中装配出一整台新的机器。最令人激动的就是在太空中的应用前景,比如探测火星。”
据利普森讲,这项研究得到了广泛的支持,资助方之一就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他说:“人们对这方面的兴趣越来越大,他们想要那种既能诊断问题、又能自我修复的高性能机器人。举例来说,假如一个探测火星的机器人出了毛病,你肯定想就地修好它。人们可不希望因为机器人出点小问题就放弃整个探测任务。”
而且,机器人自我复制和自我修复技术的应用领域不只在太空,在战争地区或损坏的核反应堆中,人是不容易生存的,但机器人就可以。
搜狗(www.sogou.com)搜索:“自我复制”,共找到
20696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