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景庆维、李耘播报道:短短5年间,黑龙江省军区某巡逻艇大队就获得了40多项“含金量”颇高的科技成果:其中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今年年初,该部还被评为全军学习成才十大标兵单位。大队长刘金良告诉笔者:支撑着这些奖杯和荣誉的,是该旅一个由几十名“专家型士官”组成的特殊人才群体。
该大队有上百种专业,装备科技含量较高,为了适应现代船艇维修保障的需要,提高全大队数百名士官的专业技术水平成为当务之急。经过认真讨论后,该大队党委统一了认识:走院校培训之路,把士官分批送出去“加钢淬火”。他们与镇江船艇学院结成人才培养对口单位,定期选送20名专业骨干到院校学习深造;与佳木斯大学、佳木斯工学院和佳木斯市航运局等单位,联合开办了微机、微电子技术、机械修理、外语等多个培训班;他们还借助地方师资力量成立了“界江水上技术学校”,聘请专家教授传授专业知识,提供智力支持。截至目前,大队已有一批士官先后多次被送到院校、工厂、培训班学习,成为了艇上维修的全能士官,无论是光学、电器、电台设备,还是气控、制冷设备,他们都能驾轻就熟,大大地提高了装备维修保障能力。
敢放“蛟龙”入深海。这个巡逻艇大队领导还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士官,放手让他们挑重担,在执行任务的风浪中摔打锻炼。大队同时放宽眼界,经上级批准,先后派出张广东、李怀荣等3名士官出国深造。这3人培训回来,技术骨干作用发挥更为明显。一次,上级通知他们到造船厂接新型船艇。按照惯例,接新型船艇的人员,要接受厂家两个月的技术培训,厂家同时还要派10余名专家技术人员随船保障。这一次,大队派出这3名技术骨干执行接船任务。结果只用5天时间,他们便熟悉了新装备,并顺利将新型船艇接回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