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示
我市初步提出挂号费、诊疗费的调价方案,拟根据医院的不同级别拉开计费档次,以达到合理分流病源的目的。
说起上大医院看病,其实是件挺痛苦的事儿:一早上六七点,您就得去排队挂号;挂上号了,又得到诊室门口等着医生叫名字;好容易等到了,没准儿医生看您两眼就开了好几张化验单,于是您就得楼上楼下地排队交费、化验。然后呢,如果幸运的话化验单当天就能出来,等个把小时以后就可以回去找大夫。终于拿到了处方,可您会发现,不管是打针还是取药,依然是没有一个窗口不用排队。
咱们看病难、看病贵,其实这也是各级政府部门着急的事儿。于是,“大病上医院,小病社区看”的办法被提了出来。可是,几年的实践下来,令政府部门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尴尬的是,不少社区医院门可罗雀,而大型医院里依然人满为患。
据报道,发达国家的医生有50%是在社区医院里服务,人们得了病会首先到社区医院请全科医生诊治,小问题就地解决,大问题再根据社区医生的建议去大医院的相应科室。应该说,这个大方向我们是走对了,可是,要真正做到通过合理分流病源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恐怕还得先给目前的社区医院“把把脉”。
笔者所在的小区有两个诊所,一个属于区卫生院,平时也就是有些老年人在那里打打吊瓶,年轻人有了病宁愿花十块钱打车到附近的大医院;另一个诊所虽然挂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牌子,可是仔细观察您就会明白,那其实是个私人诊所,所以知根知底的老住户根本不去那里看病。
到别的小区转转您就会发现,这种情况并非个别现象:首先,有些社区医院往往是不分科的,这就对那里的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是不少社区卫生服务站缺乏高素质的全科医生,再加上医疗设备不全,所以虽然叫做“医院”,充其量也就是个护士站;再者,另一些所谓的“社区医院”,根本不是卫生部门认定的,甚至有游医混迹其中,这也就加剧了老百姓对社区医院的不信任。
其实,社区医院还是有很多优势的。如果在提高医疗水平的同时,社区医院还能提供更贴心的服务,能成为社区里疾病预防和保健的中心,那么就算它的收费稍高一点,恐怕老百姓还是会觉得它比大医院更贴心。
您想,要是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谁愿意费时费力地往大医院挤?可如果家门口的医院便宜归便宜,就是看了等于没看,甚至越看越厉害,又有几个人会为了省点挂号费去冒那个险?对于患者来说,先给社区医院“把把脉”比少花点挂号费来得更实惠和直接。下一页>>
相关报道见A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