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播乐乡奴革村委会在1998年被曲靖市列为“九五扶贫攻坚村”,国家曾专门拨付45万元扶贫资金进行过扶持。就在这样一个四面环山的贫困山村里,一个有着二十多年党龄的村委会主任顾某,却在当地公开供养着3个“老婆”,还把她们安排居住在不同的村寨里,让其衣食无忧。当地村民说:“他有3个老婆,没有什么稀奇的,也不能说全是他的错。在工作上他是很能干的,这一点没有人敢说他的不是。他的3个女人,其实都是愿意跟他的,至今不嫁人的两个,也是她们自己心甘情愿的。”(《春城晚报》5月8日)
按照常识,在有些“贫困村”里,“领导”是不会贫困的。跟富翁们比较起来,即使他们的“物质”略显贫穷,然而在“精神”上,包括肉欲方面的“享受”,绝对是富裕的,半点也不比发达地方的差。“村委主任”工作上“很能干”便可以这样吗?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当地村民的“不稀奇”和“豁达”使这种“妻妾成众”的怪现象日益变得“自然”起来。
一旦群众失去了对“领导”进行监督的兴趣或勇气,尽管“眼睛是雪亮”的,也只能是胸存艳羡的旁观者,最多只能进行流着哈拉子的“批判”。在有些地方,人们经历了逐渐消耗道德热情的衰退过程,而丧失热情敷衍潦草的“监督”已经日益成为腐败得以成长的衍生机制。多少年来,法律的监督始终没有真正普及至基层社区,在今天的农村,很多人缺乏对道德与权力之间复杂关系的洞悉。在诸多的“不稀奇”中,“村委主任”的这种道德败坏似乎并不构成对“法治”“德治”的侵蚀,反而成了权力有希望扩大的重要的标志。以经济效益或党龄长短而论“英雄”,很少有德才兼备者能真正的居其位理其政,“政绩”大小完全变成了以“数字”相较,目前有些地方的农村就是陷入了如此道德困境。
三人成“众”,这个“穷庙”里的富方丈,有能力让“床上帐下”的“衣食无忧”,当然也有能力让村民们不“敢说他的不是”。这种妻妾成“众”的故事,如果发生在百年之前,实在是算不得“新闻”的。1912年12月,北京政府颁布的《暂行新刑律补充条例》第十二条明确地承认了妾的存在,大理院也在解释妾的身份时说:“凡以永续同居,为家族一员之意思,与其家长发生夫妇类同之关系者,均可成立。法律不限何种方式。”“法律”一规定,便更加刺激了“博爱”的欲望,于是纳妾愈加自由。男人只要有钱,可随意纳妾,不受任何限制,以至于很多人以纳妾来炫耀其财富,炫耀其强壮。谁能保证“村委主任”的“妻妾成众”丝毫没有炫耀的意味呢?腐败敢于“公开”,这才是可怕的不畏“监督”的腐败。
当年,曾担任《民主报》等7家报馆的记者和编辑的老资格报人胡朴安有记载说:“广东多妻制盛行,社会上咸以妻妾之多寡视其人财产之丰啬,故往往有纳妾以为虚撑门面者。闻某富豪家有胡椒树一百零八株,每年收入极丰,而竟娶一百零八妾。每妾各收一株之利益,以为饮食服饰之费。至于三妻四妾者,在在皆有,盖如此方足以维持其中等人家之体面也。”
依此看来,我们的“村委主任”还有尚待“提高”“发展”的差距。“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种“顺风倒”,这种堕落,这种复旧,向来极有市场。
我们这个国度的老百姓历来信奉: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妻妾成群。即使是穷庙里的富方丈,富得跟城里的“蓝领”差不离,也要在这方面表现得与众不同,与《婚姻法》较劲,才不乏刺激;正因为村委主任具有“二十多年的党龄”,这个事件才传神尽态。然而毕竟只是穷山村的“村委主任”而已,做了与“党龄”不相称的丑事,还不像某些有权有势的蠹虫那样内盈淫荡外充“卫道”,他的口气总是不硬的,时刻摆着缴械的架势。
羡慕该“主任”的谓其“博爱”,愤恨其“富有”的谓其“滥情”,嗤笑他“浮浅”的谓其“愚蠢”。有内行人道:“村委主任”之妻妾成“众”有两大愚蠢:一谓“公开”,二谓“固定”。不少“登徒子”隐蔽有术,常换常新,与这些人相比,“村委主任”实在是愚不可及的“巴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