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受一私营业主的委托,一大早便来到县电视台广告部,帮他做招聘民工的广告。走进广告部,见有好几个私营业主也在排队做招工广告。一位私营企业的老板叹息说:“花了不少钱做广告,但却很难招到人。”他们都发出“民工难招”的感叹。
为什么农村许多剩余劳力在家闲着无事,大叹找工作难,这边却又招不到人,“一边闲着草,一边饿死牛”呢?这“找工作难”与“招工难”的矛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此,我专门询问了一些民工。他们坦言:“如今一些企业急需用工时,说得比唱得好听,一旦把我们招进去,对不起,就设法用‘绳子’将我们‘勒死’。或变着法子算计、克扣我们的工钱,或拖着不给,要钱比割肉还难,没有一点信任感。别没打着狗,反而浪费了套狗绳,宁愿在家里受点穷,也不愿遭那个罪!”
民工们的一番心里话,着实让人深思——“招工难”再一次让企业尝到“诚信”缺失的苦果。如今一些用工单位,用工时想到民工,招工时真是什么好话说尽,什么承诺许愿,什么待遇讲够,可一旦农民工招进去,对不起,他们就“关门打狗”。首先把民工的身份证扣起来,把门关起来,民工像机器人一样为他们干活卖命。平时他们把民工不是当人看,而是当牛用,让民工们干重活、脏活、累活不说,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甚至更多。
农民工来到企业这个“家”,不仅没有一点“家”的温暖,反而被家的“强冷空气”“冻伤”。这“找工作难”与“招工难”矛盾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可怕的“信任危机”。由此可见,不讲诚信,才是“招工难”的根本原因所在。
其实,尊重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仅仅是一种硬性的法律要求,还应当化为企业主内心的一种诉求和规范。惟有视农民工为合作伙伴、“亲兄弟”、“家里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才能使员工们内心产生一种集体归属感和凝聚力。
人民日报·华南版(左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