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四平讯 (记者 黄维) 66岁的四平市民徐老汉家有一个饭盒,铝制的,年龄比徐老汉还大,是1941年(伪满洲国:昭和十六年)生产的。这个饭盒大有来头:那是徐老汉的祖母60年前用5枚鸡蛋从败退的侵华日军手里换来的。 昨日10时,记者在四平市铁东区黄土坑街徐老汉家见到这个饭盒。饭盒已经是黄白色,长18厘米,宽11厘米,高约15厘米。饭盒两端有两只残缺的“耳朵”,饭盒正面有一个用来放叉子的横别儿。打开“月牙儿”形的盒盖,盒盖内侧刻有“昭十六□号”的字样,字上方刻有一只握着叉子的粗壮手臂。
据徐老汉讲,1945年,他6岁,侵华日军在中国节节败退,日本兵当时没吃没喝,因屡屡战败,面对中国老百姓的四处喊打,他们也丧失了抢夺中国百姓米面的“勇气”。那年年初,他的祖母从外面拿回了这个饭盒,据他的祖母讲,这个饭盒是她用5枚鸡蛋从一个日本兵手里换来的,那个日本兵跟她换饭盒时只是乞求吃顿饱饭。
这只饭盒此后便留在徐家,徐老汉的父亲在四平铁路机务段工作,平时用这只饭盒带饭,一用就是27年。1972年,徐老汉从长春铁路部门回到四平水电段工作,父亲就把这饭盒交给了他,他一直用到退休,整整用了23年。徐老汉指着残损的饭盒“耳朵”说,原来在饭盒上曾固定着一个可以随意转动的横梁,几年前,他和家人打扫卫生,一不小心将饭盒掉到地上,横梁被摔坏了。
目前,徐老汉想通过本报将他收藏的这个饭盒报道出来,因为这只饭盒见证了那段历史,它是日军侵华的证据。同时徐老汉希望这个饭盒对研究日伪时期文化及工艺起到一定作用。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抗日”,共找到
1431485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