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过去20年中国经济焕发出的活力及目前的增长态势所展示出的前景,足以引起人们最丰富的想象。因此,《财富》全球论坛今天选在北京召开,吸引了众多最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家。他们出现于北京,本身就显示了中国在全球政经格局中的地位。
不过,对于全球商业精英关注亚洲、关注中国,我们倒也不必过于自豪。也许是继承《财富》杂志创始人亨利·卢斯关注中国的传统,加上北京年会已有九届《财富》全球论坛的其中五届在东亚和东南亚举行,中国又占其中三席,除北京之外,香港、上海均曾接待过这群全球商业精英。
由这种安排我们也可以看出《财富》全球论坛的全球视角或者说全球性跨国公司视角。既然论坛的参会者是全球跨国公司,论坛的主题安排也就更多地将中国、亚洲视为跨国公司的一个机会。本届年会的主题就是“中国和新的亚洲世纪”,全球政商精英将探讨中国和亚洲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对跨国公司所产生的影响。
这种讨论尤其是会议特别安排的若干中国议题,对于本土企业家参与全球竞争及政府制定合理的政策都是极有助益的。它不仅让中国的企业家了解世界,也让世界的企业家了解中国、关注中国。事实上,推动中国培育出自己的跨国公司,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到中国进行长期投资,本身就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社会开放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
不过,这种跨国公司视角对于本土企业及政府决策者来说只能是一种参考性视角。跨国公司看到的更多的是“新的中国世纪”的愿景及其中所蕴涵的商业机会,但国人恐怕更需要看到的是通往这一愿景的制度与文化建设难题,从而增强我们自身的忧患意识和反省意识。
就在本次论坛召开前几天,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公布了2005年《全球竞争力年度报告》,中国内地的排名由去年的第24位降到第31位。中国排名之所以出现这种较大幅度下跌,主要是因为在对今年第一季度的企业界进行调查时发现,业内人士对中国内地经济发展的持续力不十分肯定。同时,金融体系、基础建设以及企业治理等方面的因素也有一定影响。
这种判断并非全无依据。近一年来,一方面中国GDP创造了奇迹般的增长速度;但另一方面,股市连创历史最低,国有银行连爆重大内部犯罪案件,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尚无回稳迹象,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没有突破,而宏观调控的整体形势似乎也并不乐观。所有这些现象反映出来的是深层次的体制缺陷: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界定不清,银行体系远没有实现真正的商业化、市场化,市场管制、宏观经济政策的法律与机制远未健全。
这就是中国问题的复杂性:一方面,中国在亚洲乃至全球经济格局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能够引起丰富联想的市场空间也足以让中国获得更多跨国公司的眼球。但另一方面,中国本身正处于转型过程中,长期的经济高速增长正在逼近旧有体制的极限,改革正面临攻坚战。对于改革所应追求的目标可能并没有多少人表示异议,《财富》全球论坛的政商精英们都会同意,那就是更多的法治,更多的市场。但究竟如何改革,人们未必形成了坚定的共识;至于具体改革措施,更是有可能被截留。
面对现实、前景的这种复杂性,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思考。《财富》全球论坛这样的盛会可以给我们一个全球性视角,让我们从他者的角度观察自身,但同时我们自己更需要一种内在的视角,以理性的态度思考解决当下的种种问题,以有效地克服可能妨碍中国发展的那些深层次障碍。
搜狗(www.sogou.com)搜索:“财富论坛”,共找到
2312611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