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治波
前不久赴宜昌参加了“张自忠将军公祭纪念亭”揭幕仪式。修建这样一座纪念亭,缘起于64年前的一段悲壮的历史。
1940年5月,侵华日军为歼灭中国军队第五战区主力,控制长江水上交通线,调集15万精锐部队发起“宜昌作战”。驻守鄂西的我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奋笔写下遗书,率部东渡襄河,抗击来犯之敌。在张将军指挥下,河东官兵拼死战斗,重创日军,并截断了日军后方补给线。不幸的是,集团军发报密码被日军破译,张将军和身边千余官兵陷入日军重兵合围。为牵制日军主力,以便外线部队对日军实施反包围,张将军力战不退,与敌搏杀,最后身中7弹,壮烈殉国。与张将军一同牺牲的官兵达500多人。
当年,张将军灵柩运抵宜昌,宜昌人民不顾敌机在上空盘旋吼叫,护送灵柩至“东山草堂”,公祭3天,而后又护送灵柩至长江码头,登轮运往陪都重庆安葬。当时的媒体记载:“张自忠将军忠榇之过宜昌也,军中未即公布,而民间已有所闻,不期集于东山寺者逾十万人。入夜万火荧荧,衔哀路祭,山头路角,终夜闻悲叹声。几多老母夜起手制面食,曰:我为张将军作北方饭也。凌晨移榇上船,由东山寺直到江边,千家万户争于街头设祭,花香酒果,低头虔拜,望行列且近,手燃爆竹,目注灵舆,有无穷之哀思……”
64年过去了,宜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峡工程的兴建带动这座昔日的英雄城市作为“水电之都”崛起于鄂西大地。但宜昌人民没有忘记保卫宜昌、为国捐躯的张自忠将军,没有忘记当年宜昌民众为将军送殡的感人情景,全市人民响应市政协和市档案局的呼吁,踊跃捐输,在东山烈士陵园修建了“张自忠将军公祭纪念亭”,辟为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不仅是对张自忠将军的缅怀,也是对英雄的宜昌人民的讴歌,更是对伟大抗日战争的纪念。缅怀的思绪,追念的氛围,讴歌的激情,让人们仿佛又回到了烽火连天、壮怀激烈的历史之中。
今天,我们的国家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积弱积贫、国破家亡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我们不能因此忘记历史。历史是一部伟大的教科书,深刻地了解中国的过去,才能更好地把握中国的今天和明天。今天的未成年人是在幸福和平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学习和了解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对于在青少年中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尤为重要。在“张自忠将军公祭纪念亭”揭幕仪式上,一位学生代表说得好:“时间可以消融生命,却消融不了悲壮的历史。”因为,那种悲壮的历史所展现的气节、情操与精神会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继承发扬中得到永生。张自忠将军和宜昌人民在那场伟大的反侵略战争中所表现出的民族气节、爱国情操和拼搏精神,不正是今天现代化建设所不可或缺的力量吗?
人民是公正的,时间是公正的。历史的长河经过大浪淘沙之后,所有虚浮无用的东西都将荡然无存,留下来的必是闪闪发光的金子———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德才兼备的杰出人物,以及他们为祖国为人民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这些熠熠生辉的元素,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灵魂,而这正是激励一代一代中国人实现振兴中华伟大理想的巨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