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管理部门和运营商都在加强对短信内容提供商的管理,但一些不规范的短信内容提供商仍在悄悄为手机用户设下“新的陷阱”,消费者一旦不注意,就会掉进去,“不能自拔”。近日,中消协转发厦门市消协的消费警示,提醒手机用户当心短信市场出现的“新陷阱”。
1、“伪装”短信。当看到“今天在哪吃饭?”、“最近忙吗?”等等看似熟悉却不知发者为谁的短信不要轻易回复。一些短信内容提供商将定制服务的短信伪装成朋友的问候,用户若直接回复,就有可能被迫订购了某些业务。因此,在接到类似短信时,消费者要先看清是手机号码,还是服务商代码。
2、“霸王短信”。用户总是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信息,但很多人只是简单地将之删除后就不再过问,然而有的短信是在免费发送了几天或一个月后,便成为了不取消就收费的“霸王短信”。
3、网上短信暗藏陷阱。通过网站,短信可以一下子整批发送出去。个别网站就利用人们省事的心理,抓住节日时机,设下网络陷阱,令不少消费者花了冤枉钱。
4、默认短信多收钱。一些短信发送中心承诺每条短信收费一角,一旦用户订阅具有“免提短信”或“闪烁短信”(收信方无须按键便能直接阅读短信)等功能的默认设置后,每条短信的收费就会变成每条5角甚至更高。
5、免费点歌高价收费。有的用户会收到“您的朋友13xxxxx012送来的祝福,请拨打xxxxxx号按键进入点歌台聆听这份祝福。本条免费。”有时用户会立即用手机拨通提示号码,电话中传来一段长达2分钟的开场白,接着一句“想知这位朋友是谁吗?在歌曲结尾,您的朋友会亲口说出祝福。”当歌曲播放完毕,语音则提示:“本信息每分钟收费1.5元”。
6、手机注册布满诱饵。当看到“通过手机注册为本网站用户,可以免费获得……”字样时,千万要留神,这很可能也是不法经营者的诱饵。在用户注册的同时,这些网站通常会要求用户回复确认号码,但服务提供商可能借此给用户悄悄订阅了某种短信服务,并且每月收取一笔信息费。
7、互动短信套钱。一些电视栏目常搞发短信参加竞猜中奖活动,但不标明或模糊收费标准。有些用户发送后,才知道定制的是包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