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四川日报消息“这份稳定房价的重要文件近两天就会公布。”5月11日,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话音刚落,当晚,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又一个稳定房价的“八条”公布。
张其佐博士,著名青年经济学家、成都大学副校长、牛津大学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 他在第一时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房市调控的软肋在于地方政府是否从既是地产的操盘手又是调控者转变为单纯的调控者。他提出新主张:中央财政可以将各地的土地出让金上收,然后以社会保障的性质下拨,还利于民。
饱受指责的一路攀高的房价似乎将要迎来历史性的拐点。5月13日,在国家七部委《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见诸媒体30多个小时后,中国股市地产股集体下泻,成为当天沪深股市跌幅最大的股种。
———从3月26日的“国八条”到4月27日“建国以来第一次以房地产为主题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新八条”,再到5月11日的7部委联合抑市,不到两个月,房地产市场迎来密集的三道“金牌令”。
股市的“黑色星期五”,
外地房价在跌
悬疑一:成都跌吗?地产商在观望
成都证券界资深人士介绍,5月12日早上,《意见》见诸各大媒体,当天国内资本市场产生反映,上海的地产龙头股金地集团和新湖创业封于跌停;星期五,沪深股市地产股集体下泻,指数暴跌3.84%,下跌幅度名列当日行业板块第一名。
在沪市个股跌幅前5名中,地产类占了2只,中华企业以9.83%的跌幅名列第二;金地集团以7.82%的跌幅紧随其后;而在深市,深物业A、万科A、华侨城A三只中国地产界的龙头股也分列个股跌幅榜的第2、3、4位,跌幅均超过5%,其它地产股如栖霞建设、浦东金桥、陆家嘴、世茂股份、阳光股份等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跌幅。该人士戏言,这一天是中国地产股的“黑色星期五”。
和4月底仍对可能乐观的房地产商相比,地产股却和去年10月加息时一样,应声而落。张其佐表示,房地产板块的全线走弱,与“房地产新政”不无关系。
而在这之前,在国家宏观调控收紧的条件下,“四月房市变局”已经在一些城市酝酿,上海中心城区高档二手房成交量几乎为零,而一些楼盘的房价每平方米下跌达几千元;在富人云集的“人间天堂”杭州,有的楼盘房价一夜猛跌5000元/平方米。
成都置信一高层表示,接连对地产市场出“组合拳”,这是好事,有利于规范整个行业,但他对于成都房价是否回落或者涨幅放缓不予置评。中城房产则表示:“成都房价不可能回落,因为有买家就有市场,”他认为,随着成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加快,每年增加约8万多个城市家庭,他们和外地人一道,成为成都楼市的消费大军,每年将新增商品住房需求近1000万平方米。
在成都人民南路附近一楼盘,售楼小姐表示,楼盘均价4900元/平方米,最低也要4700元/平方米。而在号称中产的东郊,某楼盘最低价为3880元/平方米。但一个耐人寻味的变化是,一些一两年前买房“放在那里看房市涨落”的业主,最近动了装修自住的念头。
房价直追美国
悬疑二:地方政府能否退出地产利益格局
张其佐教授关心成都地产。5月12日、13日和14日,三次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张教授认为,地产泡沫、高油价和美元贬值是目前世界经济面临的三大风险,而房价的高低应该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目前的房价有些脱离老百姓的正常收入水平。”
他举了个例子,目前在美国西海岸,住房价格6000元人民币/平方米左右,他的朋友在硅谷的住房也才8000多元/平方米。“而成都好一点的楼盘也要四五千,想一想,我们的平均收入不到人家的百分之一,但住房价格几乎可以与之媲美。”
“国家出台的房市宏观政策,就是为了挤压房地产泡沫、化解风险。”供给和需求双管齐下,他认为这是必要和及时的。但是对于是否会出现房市拐点,比如住房降价或者增幅放缓。过去的一季度,成都住房价格仍然居高不下。根据省城调队的调查,今年一季度,成都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为112.5,同比涨幅为12.5%,高于全国水平2.7个百分点;商品房均价达每平方米3559.0元,比去年成都市商品房均价高出近360元/平方米。但张其佐表示“情况并不明朗”,因为关键要看地方政府。
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地产公司老板透露,虽然成都去年供地总量达5000多亩,但被少数大公司垄断,仅几大“地王”就占了一多半。来自省国土资源厅的消息说,全省土地监测系统目前正在构建之中,其中成都将是重点监测的区域,这势必会遏制土地的恶性炒作。
张教授还认为,土地应该政府调控,但不能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要改变这一点,他提出建议,可以将土地收益上收中央财政,然后以一定的比例返回,投入社会保障机制,譬如多提供经济适用房,为低收入者提供住房补贴等。
对于一些人热衷的“个人集资建房”问题,张其佐认为可能会降低成本,但并不可取。因为从规划和专业深度等多方面得不到保障。
寻找炒房者
悬疑三:能否精确打击炒房者
本次的八方面意见,一个主要目的是打击炒房者。成都究竟有多少炒楼者?他们都在哪里活动?采访中,无人能给出一个准确数值。业内人士提供的数字是,去年,成都住宅空置面积58.82万平方米,下降59.1%;但相反的是,商业营业用房空置54.92万平方米,增长26.5%。
商品房空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炒房者的投机行为。5月13日晚21时42分,正是周末万家灯火之时,成都东郊一条街道上的一处商品住房小区里,却灯光稀疏。记者数了数,在临街的6排42个窗户中,只有9个窗户透出灯光;5月14日15时32分,在双流华阳镇一个住宅小区,临街的50多个窗户上,只有20多个挂有窗帘。知情人透露,这些没有住人的房子,很多是炒房者在待价而沽。两年前,这里的房价徘徊在1000元左右,而现在,价格超过2500元。
炒房者究竟有好疯狂?一大学老师向记者透露,他的一个同行过去用20万元橇动了价值300多万元的房产:先是20万元按揭取得了售价80多万元的营业用房,半年后脱手,加赚来的10万元共30万元又“按到”100多万元的营业房,一年后再换手转战其他口岸……
对于炒房者,省农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很头痛:不好界定也难防范。今年,四川银行界对5年期以上个人住房贷款提高利率点,并提高首付成数来降低风险。该负责人表示,《意见》打击炒房者的最直接手段就是大幅降低他们炒房的收益。以一套20万元买进的房子为例,若以25万元卖出,按老的减税政策交纳的税费是(25-20)万×5%=2500元;新的全额缴税政策则应纳税25万×5%=12500元。
但也有人指出,虽然此次财税政策能精确打击炒房行为,但缺乏细节规范措施。他举例:销售商都是巴不得买楼的人越多越好,楼价炒得越高越好。在销售不力或者恶意抬高价的时候,销售商难免和炒房者勾结起来炒作,欺骗银行和消费者,他们脱手后,就把风险转让给了后者。5月12日,成都房地产交易中心二手房交易市场的一家交易商明确表示:“这一栋楼的房子好卖,还有上涨空间,你要转卖可以,只要向开发商交5000元‘更名费’就可以了。”
张其佐教授也认为,这需要国家或者地方政府出台相应的配套细则规范商品房交易,比如地产商与炒房者之间的恶意勾结行为、中介公司的投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