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建成至今共接待游客1.4亿人次,近几年来,平均每年接待游客630万人次,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到了黄金周,毛主席纪念堂更受到来自各地游客的欢迎。
这就忙坏了纪念堂的工作人员,“毛主席纪念堂的肃穆气氛,对来这里瞻仰的游客有特殊的教育作用,但现在维护起来难度很高。”科技的发展使破坏肃穆气氛的因素越发防不
胜防,“过去有传呼机,现在又多了手机。”而毛主席纪念堂的特殊性,要求屏蔽器既要发挥作用,又不能显眼。半年前,上海一企业的手机屏蔽技术解决了这个难题。
“最主要的问题是手机”
“来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的游客现在年年上涨。”昨天,毛主席纪念堂一位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讲。
坐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南端的毛主席纪念堂1976年11月动工,1977年8月建成,从那天开始到现在,毛主席纪念堂的“热度”从未降低,据工作人员讲,人满为患从开馆起就一直是让人头痛的问题,而纪念馆方面也想出了各种办法缓解这种局面。
“进入毛主席纪念堂的人首先会被肃穆的气氛所感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环境教育,用整个环境让来瞻仰的游客受到教育。”这位人士告诉记者,无论每天迎接多少游客,纪念堂内绝对不能乱。
但面对每天近4万的人流,想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最主要的问题是手机”,按说纪念堂已经在广场用喇叭进行宣传,要求游客关闭手机,纪念堂门口也有人专门负责提醒进入的游客,但总是有人粗心忘记。“里面那么安静,你的手机突然就响起来,即使不接听就马上关闭,气氛也被影响了。”
于是,纪念堂便想到了使用手机信号屏蔽器。
“纪念堂是个很特殊的地方,对手机信号屏蔽器的要求就比较高。”据纪念堂工作人员讲,“即使安装一个插座,我们也要谨慎研究,看会不会对纪念馆外观和内部结构有影响。”
另外,屏蔽器本身的质量必须过硬,“一旦屏蔽器开启,在覆盖面范围之内,手机信号就不能出现,但在范围之外,手机信号又不能受到干扰。”他给记者打了个比方,“就好像要让信号自己长眼睛,到了范围外,自动就转回来。”
李卫东巧妙设计解难题
“难度确实很高。”李卫东昨天刚从毛主席纪念堂回到上海,在那里,他对自己的手机信号屏蔽器进行了检查,用他的话说,这叫“售后服务”———由他自主研发的手机信号屏蔽器已经稳稳地在那里工作了将近半年。
李卫东,目前的职位是上海一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大约一年前,他的手机信号屏蔽器在30多家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进入了毛主席纪念堂。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办公室里研究一个饭盒一样大的铁盒子,见到记者,他赶忙放下手中的活迎上来,“这就是手机屏蔽器。”
李卫东告诉记者,“为了保持纪念堂内的整体效果,屏蔽器绝对不能出现在明面上,必须藏起来,但又不能藏进墙内,因为纪念堂太特殊,不能对外形有任何破坏。”李卫东开始犯了难。
在纪念堂内转了一大圈,最后发现了墙边不到一米高的台子,“手机屏蔽器的体积不大,藏在里面应该可以。”但再仔细看,又让他叫苦不迭,台子里装的是北方取暖用的暖气片,在冬天,暖气片将散发出将近70摄氏度的高温以便把周围烘热,而手机屏蔽器内全是高精密电子芯片,最怕这样的烘烤,“温度越低越好,温度一旦高起来,什么仪器都受不了。”
“要想降温就要安装电风扇散热,但这样一来毛病就又出现了,电风扇会发出噪音,这在毛主席纪念堂里是绝对不被允许的。”李卫东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办法。
首先,李卫东把自己的仪器由立式改装成了卧式,刚好能藏在暖气片与台子的夹层中间,至于散热,李卫东发现如果在屏蔽器不同的位置上安装两台风扇,一台向里输送空气,另外一台向外抽出空气,只要风扇速度适中,噪音就不会出现。
就这样,李卫东把自己的样机送到了北京,与30多个竞争者一起经受专家的检验、论证。半年后,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给李卫东发来了公文函,表示决定选用他们的手机信号屏蔽器。
毛主席纪念堂
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南端。1976年11月动工,1977年8月建成,由北大厅、瞻仰厅、南大厅组成。北大厅是在瞻仰毛主席遗容前举行悼念活动的场所,中央为毛泽东坐像,坐像背后的墙上悬挂着一幅描绘祖国山河大地的巨型绒绣。
瞻仰厅是纪念堂的核心部分。大厅正面白色大理石墙壁上镶嵌着金光灿灿的大字:“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大厅中央烂漫的花丛中安放着水晶棺,毛泽东的遗体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南大厅镌刻着毛泽东词《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的金字手迹。
1983年,纪念堂内设立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纪念室。 记者 李宁源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手机屏蔽器”,共找到
30369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