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缅甸曼德勒五月二十一日电 题:余生最望见战友──访中国抗日远征军缅甸籍华人健在者杨伯方
中新社记者 余显伦 关向东
访谈杨伯方老人是在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叫做“SEDONA”的饭店里。此事纯属偶然,记者在出席曼德勒云南同乡会、广东同乡会、福建同乡会及各省籍同乡会的集体座谈会上,得知杨老先生正在曼德勒,便请各省籍同乡会秘书王玉顺先生代为约谈。
杨老先生祖籍是中国河南,今年已八十三岁高龄,高个头,身板依然硬朗,开口就是河南腔。
六十三年前,刚刚二十岁的他,是中国抗日远征军第三十八师孙立人将军麾下的运输连少尉。一九四二年四月,随部赴缅甸对日作战,参加了仁安羌战役。
老先生说,当时打得最惨烈的是东吁战役,远征军将士牺牲了大约两、三千人,第二百师师长戴安澜将军在是役伤重,在未回到中国前即牺牲在缅甸的土地上。
中国抗日远征军不敌日军,开始大撤退,杨伯方随部穿越野人山,撤退到印度休整。在一九四三年,对日反攻战中,再度随部打回缅甸,直到日本投降。后因不愿回到中国参加内战,便留在了缅甸。
在印度修整期间,老先生认识了印度华侨姑娘并结婚,其妻亦随赴缅甸。在缅甸六十多年间,夫妻俩有四十年从事华文教育,其后开始做生意。有了积蓄后,老先生在东吁办了一个文化宫,内设华文与电脑学校。
日本投降后,缅甸的东吁、密支那等十几处中国抗日远征军曾经与日本作战的战场上,建起了十多座中国抗日远征军烈士纪念碑。由于某种原因,这些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悉数损毁,只有位于东吁中华学校内的一座建于一九五一年的纪念碑被保留了下来,这让杨伯方极为不爽。
后来,缅甸形势有所改变,一九九二年杨发动筹资,向政府申请将纪念碑从原中华学校中迁出,并在新址上重修了“中国远征军纪念碑”,以及“中国远征军纪念馆”,并于一九九七年落成。该碑就座落在他的文化馆内,以供后人凭悼。二00四年,戴安澜之子戴澄东曾来此拜祭父亲。
杨老先生膝下有五个儿女,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他将老大留在身边,其余四子女送回了中国。这些子女在中国参加过“文革”,后又上山下乡了。如今,这四个子女一女在昆明,一子一女在香港,最小的女儿在台湾,子女的儿女都已成家立业。
虽已六十年过去,杨伯方老先生对日本至今还有人将侵略东南亚的历史说成是解放了东南亚人民感到气愤。因此,尽管年事已高,杨老先生正积极发动二十几位仍健在的中国抗日远征军缅籍华人撰写回忆录,并将赶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前集结出版。他还受华人社团之托,着手编辑缅甸华侨华人现代史。
杨伯方说,他受中国驻缅甸大使馆之邀,拟出席在北京举行的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活动,正在等候大使馆最后的通知。
不过,杨老先生最大的心愿是:希望在有生之年,能聚集中国仍然健在的远征军老兵到缅甸集会一次,见见面,看看曾经战斗过的战场,凭吊长眠于斯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