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年初伊拉克大选之后,美国五角大楼一度乐观地估计反美武装势必日渐式微。然而,本月巴格达竟然一口气发生了21起自杀式汽车爆炸案,而去年全年的发生次数也不过25件。
据《星期日泰晤士报》22日披露,在这股来势汹涌的自杀式“车弹”狂潮后面,起着“催化剂”作用的竟然是那些反美激进组织精心制作的宣传法宝——“人弹”光碟和“人弹”网站!
临终话别梦想升天
对于音乐爱好者或者影迷来说,这些没有标签的光碟再普通不过了。然而打开一看,不禁让人倒吸一口凉气。在其中一张光碟里,一群头戴面罩的男子这样唱道:“让烈士上天堂寻找第二故乡吧,让他们带着鲜血、伤口和衣服说再见。”歌声未毕,一名面带微笑的年轻“人弹”与身边的战友一一挥手话别,然后驾驶着一辆满载炸药的汽车朝着位于伊北部摩苏尔市的某美军基地冲去。
在另一张最近在伊拉克流传甚广的“人弹”光碟中,两名面带微笑的“人弹”正与他们的蒙面战友讨论着关于“牺牲”的话题。同伴们告诉他们,一旦升入天堂,等待他们的将是十分诱人的回报——面带天使般微笑的处女侯莉·艾因。于是两名“人弹”一边唱着“让烈士上天堂去找侯莉”,一边与同伴拥抱话别。
随后他们毅然爬上一辆装满炸药的大卡车上了路。当大卡车驶近某美军军营时,随着一声惊天巨响,车身化作一团冲天的桔红色烈焰。
制作光碟目的有二
除了宣传鼓气之外,“人弹”光碟也传授“实战技巧”。那些视死如归的“人弹”,为了防止被美军射死后“误事”,将自己的双手用胶带纸牢牢缠在方向盘上,而一只脚则捆住了油门。
五角大楼的军事专家指出,伊拉克反美组织编辑这些“人弹”光碟,其目的有二:一是为了对那些业已“就义”的“人弹”进行纪念;二是以此为工具招募更多志愿者。
一名看过这种光碟的美军军官说:“你也许会想当然地认为,那些‘人弹’志愿者多数会被自杀式爆炸的场面吓住。可实际上,这对他们却意味着从此可以光荣地升入天堂。而且他们每个人的照片都会随着电视的播出而家喻户晓。”
“光荣事迹”一一上网
除“人弹”光盘外,激进伊斯兰组织的“人弹”网站同样也是以扎卡维为首的伊拉克反美组织的法宝。
这些网站往往将众多“人弹”的生活背景、家庭和“光荣事迹”一一贴到了网上,甚至连家庭电话号码也一一公布,以便他们的同道在他们“就义”之后向其家人电话“祝贺”。通常而言,那些“人弹”是瞒着家人秘密前往伊拉克的,而等到父母接到电话的时候得到的却是儿子的死讯。
某反美阿拉伯网站上列出的“烈士”名单多达415名。他们中有的是沙特的大学生,有的新婚燕尔,有的甚至还是科威特国防部的职员,为了“就义”特意辞了职越过边境线进入伊拉克境内。
一名来自约旦的武术冠军告诉父母,自己离家出游是为了更好地深造武术。虽然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各人的情况并不相同,可是他们心中的目标就只有一个——“将美国异教徒从伊斯兰土地上清洗出去,舍身取义,早日升入天堂”。
为了造势不惜编造
为了吸引更多的志愿者慷慨就义,一些“人弹”网站纷纷使出浑身解数进行鼓动式宣传。
比如,某网站称,“人弹”穆罕默德·艾·苏马里的母亲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奇梦”:她那业已“就义”的儿子突然全身一丝不挂地回到了家中,并且抱着她亲吻。当这位疑惑不解的母亲向当地神职人员请教时,后者解释道,这表明她儿子已经被天堂所接受,之所以全身一丝不挂只是因为他已经洗涤了全身的罪孽。
另一个关于“人弹”的传说无疑则更为离谱。来自约旦的“人弹”母亲克哈利德·本·阿布杜尔·阿齐兹在得知儿子在异乡“就义”之后,千方百计来到伊拉克找到墓地,死活要与儿子“见最后一面”。可是当墓穴被挖开之后,这位母亲吃惊地发现,在下葬两个月之后,儿子的遗体不仅完好无损,而且还飘散着一股玫瑰的异香。
尽管明言人一看便知上述奇谈怪论不过是无稽之谈,可是这种非同寻常的宣传却颇具杀伤力。因为这正是一拨又一拨阿拉伯年轻人甘当“人弹”的原动力。袁海
■相关新闻
3名被绑记者获释
新华社专电 罗马尼亚总统府22日宣布,3名在伊拉克被绑架的罗马尼亚记者和他们的美籍伊拉克向导已于当日获释。他们目前正在罗当局保护之下。
罗马尼亚总统府发言人阿德里安娜·瑟夫托尤说:“他们没有受到伤害。我们随后将向公众宣布他们何时回国。”
这3名记者3月28日在伊首都巴格达下榻的饭店附近遭到绑架。他们分别是罗马尼亚“普里马”电视台副总编、32岁女记者玛丽·让娜·扬和30岁摄像师索林·杜米特鲁·米斯科奇以及《自由罗马尼亚报》37岁记者奥维迪乌·奥哈内西安。
4月,半岛电视台曾播出有这3名记者和向导在内的画面。绑架者要求罗马尼亚撤出驻扎在伊拉克的800名军人,但罗政府拒绝撤军。
“现在全过去了,噩梦结束了。我们现在就等他们回家了。”《自由罗马尼亚报》经理彼得·米哈伊·伯卡努在得知人质获释消息后说。
■相关链接
伊战深入美国流行文化
新华社专电 伊拉克战争两年后,美国流行文化已经受到这场战争影响,开始出现火药味。美国广播公司21日报道,越来越多美国电视剧与电影正把战争引入故事情节。
美国锡拉丘兹大学流行电视研究中心教授罗伯特·汤普森认为,美国的电视与电影中将出现越来越多有关伊战的情节。他说:“原因很简单,这场战争仍在继续,它正逐渐成为构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今年美国经典电视连续剧《急诊室的故事》就有两集把伊拉克作为部分故事背景,当红电视连续剧《拉斯维加斯》中的一名主人公应征入伍。真人秀《绝对重生》、喜剧《揠苗助长》和肥皂剧《我们生活的日子》等连续剧的情节主线都与战争有关。
美国FX电视频道则更进一步,定于今年7月推出连续剧《那里》。电视剧制作组对一队驻伊美军士兵进行追踪拍摄,把他们在伊拉克的真实生活搬上荧幕。曾是驻伊美国海军陆战队员的乔纳森·巴顿现在已经成为好莱坞影视制作军事顾问。他预测说:“未来5年的军事题材影视节目要远远多于过去20年的总和。”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人弹”,共找到
7,099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