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好的理论文章可以反复阅读,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悟。现将上周最受读者青睐的十篇文章整合编辑,再飨读者。
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应创新地进行学习
保持先进性要在整改工作风格上下功夫
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应该在整改学习态度及学习风格上下一番功夫,第一、领导重视要突出一个“先”字。第二、学习方式要突出一个“新”字。第三、征求意见要突出一个“诚”字。第四、查找问题要突出一个“准”字。第五、工作要突出一个“实”字。<<<
保持先进性要澄清信仰上的四个模糊认识
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就在于有崇高的信仰,也就是对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然而,毋庸讳言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问题上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模糊认识。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性活动,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澄清模糊认识,使共产党人真正自觉地理解、信奉和遵循马克思主义。当前,究竟存在着哪些模糊认识阻碍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呢?笔者认为,这些模糊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苏东剧变是不是已经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失败? 二、西方资本主义是否已变得无限美好,从而可以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武器?三、步入21世纪的人类是否可以离得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四、马克思主义能否仍然成为当今中国的唯一选择?<<<
在基层建设中实践先进性
胜利石油管理局地质录井公司党委在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通过征求意见和党性分析,公司党委决定要下大力气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中“八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政治观念弱化,政治敏锐性不高,有时对上级重大部署要求反应迟缓、落实不力的问题。二是解决大局意识不强,考虑单位、部门、个人利益较多,考虑大局和公司整体利益较少的问题。三是解决不重视理论学习,以工作代替学习,学习实践结合不够,推动工作不深入的问题。四是解决作风不过硬,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的热衷于迎来送往、吃吃喝喝,没有用全部精力抓工作的问题。五是解决落实制度的态度不严肃,执行不严格,责任追究不到位的问题。六是解决组织纪律观念较淡薄,自由主义、散漫心态严重的问题。七是解决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说的多,做的少;牢骚多,自律少的问题。八是解决部分干部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和综合管理能力弱、复合能力差的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
构建和谐社会的三大挑战与四大问题
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的概念,理论上说,是一个社会各阶层和睦相处,社会各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社会;是人们的聪明才智、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和全面发展的社会;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协调相处的社会。26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改革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当前仍面临问题和挑战。针对这些问题与挑战,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五个统筹”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和谐社会的四维理论和实践界域
要培养与形成全社会“三个尊重”的社会理念和社会风气。所谓“三个尊重”就是每个人的自尊和每个人对于他人的尊重与对于社会的尊重。三个尊重的社会理念和社会风气的形成,就是全社会对于公共秩序、公共事务、公众利益、社会规范与行为准则、普遍的社会行为规则以及社会公德、社会法规、法律等等的尊重,在尊重基础上的遵守。这样,就有利于人际良好关系的发展和形成,有利于人与社会的良好关系的发展与形成,因此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新突破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绝不是一种临时性安排和一般性政策设计,而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思路和总体战略。总的说来,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的深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认识的深化,是对现代化建设战略格局认识的深化。与以上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两大方面相联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命题的提出,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三位一体”深化拓展为包括和谐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和谐社会内容的加入,为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和处理现代化建设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更完整、更科学的坐标系。<<<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不但负责一切政治事务,而且负责一切社会事务,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切矛盾和问题,都要由政府主要以政治的、行政的手段去解决,社会自身几乎没有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能力和空间。“政府包办一切社会事务”的状况,通过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这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一是原有的“单位制组织”的管理范围缩小、管理功能弱化,使原本由单位调节的社会矛盾缺少了调节机制,从而使各种在基层产生的社会矛盾通过上访的形式向政府集中,特别是向上级政府集中;二是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另一种偏向,即认为一切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领域,也都可以完全靠市场化来解决,结果导致很多属于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领域,也都把“创收”作为重要目标,而把应当承担的责任当作“包袱”甩掉。目前,各种社会管理体制都还处于改革的过程中,如城乡管理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工资和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卫生制度等等,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出现了一些缺乏规范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高度重视和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要建立起社会宏观调控机制。适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表现在责、权、利三个方面。<<<
从人类学角度看“和谐社会”建设
人与自我的关系是人与自己的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关系。人类为了满足心理、情感和目、耳等器官的需求而创造的文明通常称为“精神文明”,它包括各种信仰、信念和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此类文明的功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调节人体内各种器官的和谐与平衡,各类文学艺术和娱乐活动具有愉悦心灵、舒缓神经、消除疲劳的功能;二是调节心理平衡,以慰藉因困难、失败或挫折而形成的忧虑、悲伤、惶恐、焦躁、冲动等情感,具有自我心理调适的作用。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缘”或“缘分”、“命”或“命运”、“运”或“运气”等等信念,虽然有其消极的因素,但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即具有自我安慰的功能,使人在受到挫折、失败时不致于走上犯罪道路或作出非理性的行为。这种调节心理平衡的机制对维护传统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的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要从本地的实情出发
首先,要从思想上增强紧迫感,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决不能因为物质基础薄弱、经济欠发达而忽视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也不能等到经济上去了再重视社会和谐问题。要努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促进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其次,要认识到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要把实现社会和谐的理想与完成阶段性社会和谐的任务结合起来,重点解决好现阶段的问题,从能够办得到的事情做起,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再次,要看到由于我们面临的困难多、肩负的任务重,更需要发扬长期艰苦奋斗的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一之、我十之”,靠埋头苦干、扎实工作,把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一个一个地落到实处。<<<潮起潮落中看大国命运走向
俄罗斯,大起大落的大国命运
苏联的解体使俄罗斯这个在二战后由于世纪大趋势——“欧洲传统中心的衰落”而作为侧翼大国兴起成为两大超级大国之一的国家,在国际体系中仅仅成为了地区性大国,在经济上更是一头栽入了第三世界之中。欧陆诸大国中,只有俄罗斯一家在战后仍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命运,在新世纪到来时,也只有她一家仍旧吉凶未卜。5月11日在莫斯科召开的第15届欧俄首脑会晤,明确了欧俄包括统一经济空间在内的四个空间的“路线图”计划的目标和行动方案。然而就像在上一波“颜色革命”中所表现出来的西方国家对俄战略空间的弹压一样,在“美国治下的和平”时代,俄罗斯的战略空间究竟能有多大,同样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