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政局背后的台商势力:政治诉求 经济互动
台商及其相关群体的利益期许,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政治要求。这或许会成为影响两岸当局下一步动作的重要指向
本刊记者/孙展 陈晓
自1970年代末期大陆与台湾交往恢复,两岸经贸、文化往来日益密切。
“台商、台干、台生、台属”,是两岸对这个群体中不同身份人群的不同称谓,但这个群体由于利益相关,价值取向接近,也日益成为对两岸政治走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的新生力量。
用台湾前陆委会主席苏起的话来说,目前的两岸政治走势是“把非政治的因素凝聚起来包围政治因素”。
“第26个县”
根据大陆方面的统计,截至2003年底,台商赴大陆投资项目为60623项,协议金额706.3亿美元,实际投资金额365.1亿美元。这一数据在2004年已超过64000件,实际投资金额超过400亿美元。
而根据台湾方面的统计,从1952到2003年,台商赴大陆投资共31151件,投资金额343.1亿美元,占台湾对外投资总额的47%,居台湾对岛外投资的第一位。
两岸民间研究机构对此数据的估算则更为巨大,根据台湾《投资中国》杂志2004年1月的统计,截至2003年6月,台商在大陆注册件数为68115件,实际利用台资773.57亿美元。
另外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两岸贸易额已经由1978年的0.46亿美元上涨到2003年的583.77亿美元。累计贸易总额达到3262.99亿美元。
与这一系列巨额经贸数字联系在一起的,是数量庞大的台商群体。作为台湾工商界在大陆的延伸,这一群体的数量与日俱增。据台湾媒体的估算,在大陆投资经商的台商保守估算有20~30万人,而大陆学者的估算达到80~100万人之多。
另外,大陆台资企业雇佣的“台籍干部”达到数万人,还有数以千计的台籍学生在大陆就学。这些人占台湾本岛的人口比例并不算大,但是如果将这个群体能够影响的亲属以及朋友算计在内,则其影响力不能小视。根据台湾“陆委会”的统计,其直接联系的群体达到500万之众。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表示,随着台商及其他与大陆利益相关群体人数越来越多,他们与大陆的依存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这个原本具有不同背景,各自分散的群体的核心利益已经开始日趋一致,形成新的社会群体与利益团体。由于他们的利益既与岛内相关,也与大陆密切联系,从而使他们的角色颇为特殊。
在政治层面上,这个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主张台海和平,保持两岸局势的稳定。而在经济层面上,他们则积极推动“三通”,主张两岸加强经济往来。
正是有鉴于这个新兴群体与日俱增的影响力,台湾媒体甚至将这一群体称为在“台、澎、金、马”25县之外的第“26县”。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以及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大陆访问期间,都各自在上海安排了专门时间会见台商代表。连战对台商参与大陆改革开放予以高度评价,认为他们是两岸“双赢政策的先锋部队”。而宋楚瑜则更直接明了地谈到,去年台商从大陆赚了超过300亿美元,“如果没有台商,台湾对外贸易就要逆差216亿美元。”
政治诉求升温
尽管台商及其他与大陆相关利益群体在经济方面聚集了不少能量,但其政治态度的表达却相对隐讳得多。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综合室主任彭维学用“政冷经热”这个词来概括过去几年中大陆台商的政治态度,“多数台商非常务实,不愿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政治态度。”
但是,自去年以来,这种现象发生了一些改变。不少在大陆的台商一改过去对政治保持低调的态度,转而试图对政局走向发挥影响。在2004年台湾“大选”当中,在上海等地的台商甚至发起“爱乡项目”,呼吁台商积极回岛投票。
据大陆、香港、台湾等多方媒体的估算,通过各种渠道由大陆返岛投票的台商人数达到10~12万人,有媒体更估算这些人数高达20万。台湾选民1600万,而实际参加选举投票的人数一般在1100~1200万人左右,因此这部分台商的选票对于实力相差不大的“蓝”“绿”双方都具有重大意义,台商群体也就成为双方竞相争取的对象。
“台湾政局势力比较平均,近年蓝绿固定选票的差额非常微弱,因此台商群体的选票成为影响选举结果的重要筹码。”漳化银行昆山办事处首席代表纪荣年对本刊说。
当时在选举之前,“泛蓝”阵营的连战和宋楚瑜特地联名向台商发出公开信,信中承诺如果当选,将与大陆建立共同市场、一年内开放海运直航、对台商税收政策予以优惠、协助解决台生教育及台商医疗等问题。2004年春节,陈水扁和台商团拜的时候也许出四大利多,其中有一项就是大陆台商的小孩,每年可以获得3万台币的补贴。虽然只于2004年实施一年,但向台商示好之意可见一斑。
尽管最后选举的结果,连宋并未当选,但是两人在公开信中承诺台商的条件却一直成为国、亲两党共同推动的事情,在此次连宋访问大陆期间,其与大陆方面商讨的诸多议题也依然集中在上述几点当中。
而台商也在寻求各种途径谋求自己的经济利益。叶惠德做了四年上海台商协会会长,每年都会和台湾当局就台商利益问题协商三次。除通过同业协会下情上达,对台商来说更有效的方法是影响政党中的高层力量,增加与台湾执政当局谈判的筹码。
“比如此次台商反映的问题,可以让连战和宋楚瑜在‘立法院’师出有名。”叶惠德说。
据介绍,漳化银行的老板跟连战私交甚笃,从学生时代开始就是好朋友。此番连宋登陆,让漳化银行昆山办事处的首席代表纪荣年对银行被核准营业心存希望。
经济互动的影响
与国、亲两党相比,民进党对大陆台商的态度却是阴晴不定。先是忧虑台商西进的态势无法遏制,恐怕台商成为“以商逼政,以通促统”的中间人。民进党一些高官表示要对台商开征“国家安全税”,对台商采取“配额制”等措施。但是迫于台商占据的重要经济政治地位,以及选情压力,又会在选举之前采取一些有利于台商的措施,因此其政策常在摇摆之间。这种对台商摇摆不定的态度,也引发了一些台湾工商界大佬的转变。先是长荣集团董事长张荣发品评当局在“三通”问题上走的太慢,不兑现承诺。进而台湾宏集团前董事长施振荣也表态不希望再被聘为“国策顾问”。而被誉为陈水扁幕后金主的台湾奇美集团董事长许文龙近日公开发表退休感言,表示台湾、大陆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人民都是同胞姐妹,“台独”没有出路。许文龙的言论在台引发巨大震动,被当地媒体形容为“震撼弹”。
此外,被指为民进党选举资金来源的台湾金融界,也是“官股”比重较高的金融机构,政治倾向也开始松动。
“近年来大陆市场的强大吸引力,促使新光、国泰等金融集团也上北京公关,并游说当局开放大陆金融业来台,这势必会影响他们原来的政治立场。”一位昆山台商向本刊指出。
就在国、亲两党访问大陆之后,大陆提出近期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扩大开放台湾水果准入,对其中十余种实行零关税等,并商谈处理避免对台商双重征税等问题。
根据台湾农业专家估算,一旦大陆给予台湾水果免关税、并扩大产品的上市渠道,今年台湾的出口金额至少可增长7%,大约增长了500万美元;2006年至少再增长一成五,总额将超过1亿美元。以芒果为例,台湾农政单位估计,仅大陆开放上海与北京两地市场,就能让台湾芒果每年增加约两千吨销售量,为农民带来300万美元以上的收益,并解决台湾芒果在夏天盛产时所发生之产销失衡等问题。
大陆游客的购买力已在香港个人游中展露无疑。香港旅游发展局的有关统计显示,个人游内地居民平均每人在香港消费超过6100港元。而据台湾观光局的数据显示,去年赴台的海外客329万,大陆客人仅占约20万。开放大陆居民游台,以每年争取50万大陆游客预计,保守估计大陆居民在台湾人均消费3000港币,也会带给台湾15亿港币的收益。
前海基会副秘书长、凤凰卫视评论员石齐平对本刊表示,大陆对台商待之以礼,许之以利的种种政策释放出诸多善意,而值得关注的一点则是,现阶段的台商与数年前相比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的企业在大陆立足之后,关心的问题就不单单是经济利益,同时也对大陆的行政、执法环境提出了更高的期盼,如何在改革中完善这些环节,则成为下一步大陆能否持续扩大对台商影响力的关键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