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索引
“将来,能源紧缺不是要多花钱的问题,而是花钱都买不到的问题。”对于专家倍感痛心的“能源紧缺”现象,普通人的感受主要还只停留于去年夏天的拉闸限电。其实在这背后,空前紧迫的能源局势已经到来,影响的将不仅是生产,还有生活。连日来记者了解到,全国各地积极缓解能源紧缺局势,在江苏这个“经济大省、资源小省”,一整套积极应对能源紧缺的举措也已陆续出台,政府更是“从我做起”,引导全民参与。生活能耗13年来成倍增长
生活能耗迅猛增长
说到能耗,矛头首先会指向大企业,一般人都会觉得离自己的生活很远。其实,在工业用能居高不下的同时,生活、交通用能正在快速增长。以2003年为例,全省一、二、三产和居民生活消费的能源分别占总能耗的3.5%、78.0%、10.7%和7.8%。与1990年相比,城乡居民人均用电提高了163千瓦时;经济在发展、生活水平在提高,但是空调一开、车轮一滚,就意味着能耗又增加了一分。
电煤油仍存在缺口
看一下2005年的能源形势,不管是生产还是生活领域,所有人都应该紧一紧脑中的那根弦。首先,电力供应缺口依然存在。初步预计今年夏季高峰全省统调最大用电需求为3600万千瓦,全省可供电力为3000万千瓦,最大电力缺口为600万千瓦。其次,煤炭供应形势严峻。全省发电用煤约8800万吨,而原煤产量仅为2660万吨,需大量从外围调入。第三,全省成品油需求约1450万吨左右,缺口约220万吨。政府和百姓都要促进节能
政府举措促进节能
在各项举措中,政府首先将“节能”的要求对准了自己,即将节能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根据国家的要求,“节能产品采购清单”进行了调整,9类产品列入其中,包括节能类产品空调、冰箱、计算机等。“清单”中所有产品均在2005年2月28日前进行了认证。据悉,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凡是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都应当优先采购节能产品,逐步淘汰低能效产品。按照划定的时间表,2005年,这一规定在省级预算单位实行,2006年将扩大到地市一级预算单位实行,2007年全面实行。
据悉,近年来全省正积极行动应对能源紧张局势,并在今年会有更多动作出台,概括起来有6个方面:制定和实施统一协调促进节能的能源和环境政策;制定和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强化节能的激励政策;加大依法实施节能管理的力度;推行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节能新机制;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
百姓消费讲究节能
严峻的能源形势也对普通消费者的生活提出了要求。从今往后,“节能”意识将逐渐深入到每一个人心目中。省经贸委有关人士提醒说,消费者可以通过一些明显的能效标识来加以区分。例如,冰箱、空调已经先行“贴标”,从2005年3月1日起,生产者、经销商、进口商不得再生产、购进和进口未加标识和未在产品说明书上说明能效等级的冰箱、空调等等。“节能奖励”政策值得推广
光有系列节能的政策是否就够了呢?显然不是。江苏省能源研究会副秘书长、东南大学博导王培红教授认为,目前我们还缺的就是政府的激励机制,只有具备完善的激励机制,企业和消费者才能将“节能”从被动行为转化为主动行为。他说,日本也是个资源短缺的国家,但其能耗水平非常低,这与该国政府多年来充分鼓励使用节能产品有关。而我国目前在“节能奖励”的问题上差不多是空白,亟待进一步落实。他以江苏为例说,现在很多大企业内部能源管理体系已名存实亡,某些工艺设备耗能的分析仪器早已损坏,仅是一种摆设,徒有虚名。在缺乏节能奖励的现状下,企业更加关心产品销路的好坏,而不是能耗的多少。
所幸,这种状况即将有所改变。据介绍,目前国家及江苏省都推出了一系列节能激励机制,例如,对一些重大节能工程项目和重大节能技术开发、示范项目给予投资和资金补助或贷款贴息支持等等。快报记者郑春平从“消费主义”手中拯救能源
考察能源节约的政策可行性,笔者以为,必须首先从“消费”的视角出发。消费,作为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层次,处于的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双重地位。一方面,生产出来的产品需要消费,否则消费的滞后会造成市场的疲软甚至萧条;另一方面,如果过度消费甚至浪费的话,在没有物质保证和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将使整个社会“举债”度日。
水、电、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在社会的生产环节中,对于消费和能耗而言,可以说是一种硬约束。这种硬约束要求消费量不能明显超出消费品的生产量,否则,必然使一部分消费者得不到应有的满足,或者一部分消费者挤压另一部分消费者。然而,在目前的中国,“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形态挟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正汹涌而至。一餐15万元的年夜饭,豪华落地玻璃窗,拆了建、建了又拆的城市建筑,重复建设的机场、公路……社会正坠入一个五光十色的消耗旋涡中。
与此同时,关于中国能源紧缺的警钟却四起。据国家环保局的数据,在中国,重点钢铁企业吨钢能耗比国际水平高40%,电力行业火电煤耗比国际水平高30%,万元GDP总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这种高能耗下的经济增长,又何尝不是一种“透支”,一种消费主义。
无论从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技术效率比较,还是从所处阶段及能源结构特征分析,我国的能源效率都是比较低的,但这也说明,我国节能潜力是巨大的。制约我国能源效率的因素很多,而最主要的则是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也正因为如此,我国提高能效必须立足于调整经济结构和改善能源结构。我想,从这个角度来看江苏省出台的这六项政策,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但笔者以为,“资源供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因此,在全国性的“能源忧患”下,不仅需要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也要求社会的消费观念走向适度调整。彭兴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