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青岛5月25日电日前,公安部、建设部公布2004年畅通工程评选结果,青岛市再次当选全国畅通工程模范管理一等水平城市。至此,青岛市已连续三年获得这一荣誉称号。
据了解,去年我国共有594个城市参加全国畅通工程评比,通过严格审评和对136个入围城市的复评和复核、评选,共有9个城市进入畅通工程一等管理水平。
青岛市委、市政府对实施畅通工程高度重视,按照公安部、建设部《2004年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畅通工程总体方案》的总体要求,围绕“市区保荣誉、五市上水平”的目标,本着“珍惜荣誉、巩固基础、创新思路、提高水平”的工作思路,以继续深化城市文明交通“三让”活动为总抓手,调整策略,开拓创新,科学处理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之间的关系,深化整治交通秩序、优化交通组织、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努力打造“精品”。
青岛市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多措并举压事故。青岛市公安交警部门紧紧围绕贯彻国务院和公安部加强道路交通安全、预防交通事故的一系列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深入开展“五整顿”、“三加强”,抓住重点,落实机制,使交通事故多发点、段整治率达到了95.66%,交通事故逃逸案件破案率达到98.72%,2004年全市发生道路交通事故9340起、死亡973人、伤6967人、直接经济损失3040余万元,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32.98%、23.08%、13.76%和47.37%。
二是完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优化建设、合理规划、逐步推进、整体提高”的要求,青岛市政府不断加大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建立和完善“四纵五横”的城市交通框架体系,进一步优化了路网结构。着眼于“2008年奥帆赛”,2004年全面启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年全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工程开工80余项,用于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改造的资金投入达到20亿元。开工建设集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生态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滨海公路;先后对辽阳路、李山东路等30余条道路进行翻建、改造,使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大为改观。目前,青岛市的道路总面积为2815.5万平方米,路网密度达6.82公里/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由12.72平方米扩大到了15.25平方米。年内建成了集信号灯控制、标志、标线引导三位一体式的交通设施疏导体系,市区在351处主要路口安装了新型交通信号灯,设置人行横道灯209组,安装触摸式人行横道感应灯和盲人过路提示器213个,有效地保障了行人过路安全,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施划各类道路交通标线990公里;在汇泉广场、中山路等处正在规划建设8处大型停车场(楼),有的已投入使用,在停车需求集中的区域新增了智能化停车诱导系统,使市区停车难问题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对公交港湾式车站改铺彩色石路面,达到了警示、减速、防滑的效果,增加了城市交通设施科技含量。
三是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工作。青岛市深化城市文明交通“三让”活动,构建安全和谐、文明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市民文明交通意识明显增强,道路交通秩序明显好转,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普及率达到98.65%,规范化停车率达到98.67%,机动车驾驶员礼让斑马线的比例由去年的0.4%上升到现在的25%左右。发动市民开展了二十大交通陋习评选活动,调动了广大交通参与者的积极性。
四是优先发展公交战略的实施。青岛市委、市政府从保护环境,解决城市交通拥挤,实现交通与环境、交通与社会、交通与资源和谐统一,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把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作为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青岛市公共交通“十五”计划和2015年规划》,2004年用于公共交通的投资超过两亿元,分别在崂山区、城阳区新建了两处现代化的长途客运枢纽站,缓解了城市客运交通的压力。市区扩建公交场站20000平方米,购置新型公交车102部,目前公交线路达到127条,设置公共交通专用道70条。目前已在228等10条公交线路上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实现了智能化调度管理,并在近百条公交车上安装电子显示屏和语音报站器,加快公交车辆更新改造和档次提升。使城区万人拥有公交车达到17.27标台,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25.8%,年客运量达3亿人次。(宋学春乔丕亮 周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