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庄汉墓群的发掘,将2000年前的青岛呈现给了世人。而赵家庄文化遗址的发掘,将青岛的文明推到了5000年前!”5月25日,在胶州市里岔镇赵家庄汉墓群西1公里远的地方,考古专家对上世纪80年代曾经发掘过的属于新石器时代时期龙山文化(距今4000多年)的赵家庄文化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又发现了距今50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考古专家根据遗迹,描绘了一幅古人生活的场景:四五千年前,百余古人依河而居,栖息在这片土地上……
东周水井完好无损
5月25日下午,记者在位于赵家庄汉墓群西约1000米处的赵家庄文化遗址看到,位于黄家河边上千余平方米的空地上,被挖出了30多个长方形的探方。一些探方内的土表层用一道道暗线画出了长方形的框框。考古人员说,这些暗线标明的位置就是龙山文化时期村落的墓地所在。位于西边的一处探方内,考古人员挖出了一处椭圆形的坑,考古专家分析了坑内出土的陶器残片后说,这是龙山文化时期居民用来囤积粮食的窖。不远处是一口近4米深的水井,井口和井壁十分光滑,与普通农村水井差不多。考古人员仔细分析了土层结构之后作出结论,这口古井来自东周时期。
一铲挖出4000年文明
“快看啊,这是什么?”25日下午,一名女工作人员在一处探方内进行手工挖掘时发出一声惊呼。记者看到,她从黑乎乎的土中捡起一片黑色的瓦片状物体。“下面肯定还有东西”,闻讯赶来的一名考古人员说。两人拿着小铲子小心地继续挖下去。不一会儿又发现了两片同样的物体,当挖到第三件时,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大片带着支脚的瓦片。考古人员将瓦片表面的尘土抹去后,把这几个碎片拼在了一起,半只精美的钵出现在大家的面前。“这就是龙山文化时期的钵形鼎!距今至少4000多年了!”考古人员兴奋地说,这种黑陶不但造型精美而且比较轻,是典型的龙山文化时期的产物。
跨越多个文化时期
“发掘赵家庄文化遗址的历史价值不可估量!”25日下午,省文物考古所一位专家说,上世纪80年代,考古专家就在这里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的遗迹,将其列为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发现的文化遗迹分布范围至少有10000平方米。这次发掘的是位于即将施工的青莱高速公路上1500平方米部分遗迹。考古专家说,从目前发掘的情况看,不但出土了龙山时期的文物,还发现了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壕沟和生活垃圾。此外,还有东周时期的水井、战国时期的一处墓葬等。“可以肯定的是,赵家庄文化遗址跨越了多个文化时期。”
百余古人依河而居
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一些探方内的土层上有一道道圆形灰色的痕迹,还有圆柱形的孔。考古人员说,这些都是新石器时代古人用草木生火做饭以及建筑房屋后留下的遗迹。考古专家根据现场的部分遗迹,向记者大致描绘了一幅新石器时代古人生活的场景:四五千年前,百余古人依河而居,栖息在这片土地上。这个村落里排水、防水设施俱全,人们将多余谷物囤积在窖里。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熟练的制陶技术,会制作陶杯、陶罐和陶鼎等生活用品。人们用黑陶制成的器皿烹制食物。村落的人死后集中安葬等等。
另外,在考古现场还发现了圆形的大坑,并有进出坑的通道。考古专家称,这是否就是龙山时期古人的穴居之所,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又将历史前推千年
山东省文物考古所专家介绍,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将赵家庄文化遗迹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1000年,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了青岛5000年的灿烂历史文化。这是20多年来首次对龙山时期文化遗迹进行发掘,这种大规模发掘在省内也是首次。
专家还介绍,目前他们已经在赵家庄文化遗址现场发现了10多处墓葬,并对一处战国时期和东周时期的墓葬进行了发掘,但仅发现了部分骨架和一些破碎的陶片。为保证在6月10日之前完成对文化遗址的发掘工作,考古专家将在6月1日前后对其余所有墓葬进行统一发掘,届时可能会有更大的发现。
汉墓里面挖出“金货”
在5月25日的发掘工作中,考古人员又发掘出两座规模较大的汉墓,其中一墓穴为夫妻合葬,考古人员不仅在墓穴内发现了汉代铜镜、匕首、还发现了镏金的铜支架和悬挂在腰间的各种铜饰物。
墓穴里面金光闪闪
“快看,下面有金光!”下午2时许,经过工作人员的“精雕细刻”,5号墓的墓穴展现出来,在北侧一个墓穴内,考古人员轻轻地从土中取出一个火柴盒大小的东西,在太阳底下竟发出耀眼的光芒。考古专家现场解释说,这是个夫妻合葬墓,而这种镏金工艺在当时并不普及,从而也可以推断墓穴主人也不是一般的普通百姓。
男性墓穴挖出匕首
在南侧稍大一点的男性墓穴的上方,摆着一面颜色鲜艳的绿色铜镜,镜子周围还有一些已经腐朽的木板,考古人员现场解释,这些黑色的木板当初是用来装铜镜的小匣子,古代叫做“石黛板”,匣子里面还应有一个用来刷铜镜的小刷子,只不过现在已经风化得看不出来了。在棺材中央,下方则摆着一把长约40多厘米的匕首。在南北两个墓穴内,工作人员发现了6个釉陶罐和4个彩绘陶罐。“这都是从南方运到这里来的,分布在沿海一带!”前来指导工作的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张主任一看就判断出来了这些釉陶罐的来历。
彩绘陶罐完好无损
就在5号墓穴“开棺”的同时,6号墓穴也传来好消息:考古人员在一个墓穴里面发现六个古代陶罐,其中一个完好无损!记者透过人群看到在这个1米多深的墓穴内,不规则的排列着6个彩绘陶罐,其中摆放在中间的一个半米多高、泛着淡黄色的彩绘陶罐,虽然经过了2000多年的封存,但依然完成无缺的展现在世人面前。
考古动态发掘工期可能延长
考虑到这次考古工作的重要性,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张主任、青岛市文化局魏书训局长也于5月25下午2时赶到胶州市赵家庄汉代古墓群发掘现场。“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发掘这些古墓群的价值,必要时可以延长工期。”
山东省考古研究所专家兰玉富介绍说,这些文物已经有两前多年的历史,大部分已破碎,彩绘陶罐上的图案已经无法辨认,以后的文物展示也受到影响。“只有把它们尽可能的复原,才能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
是否贵族墓还是谜
采访中,青岛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潘怡为告诉记者,在这次抢救性发掘中,考古小组在高速路两侧已探明的墓群为8座,每一个墓群都是有10多个单个墓穴组成的合葬墓,目前发掘的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对于人们普遍认为的赵家庄汉代古墓群就是西汉祓国贵族的墓穴的说法,至今还是一个谜。
史料链接“祓国”与“牧马城”
据史料记载,祓,乃是西汉诸侯国,祓国建于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四年),撤销于公元前37年,共延续156年之久。其都城位于胶州市里岔镇驻地西北方向,距汉墓群2公里。明朝时期,西汉“祓国”都城遗址被用来圈养战马,并对四周城墙进行了修复。故称做“牧马城”。祓国被撤销的原因至今是个谜。
本报记者 谢军 郑成海 迟红武
搜狗(www.sogou.com)搜索:“青岛”,共找到
18,086,601
个相关网页.
搜狗(www.sogou.com)搜索:“赵家庄文化遗址”,共找到
21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