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传震
“水变油”的故事自十几年前由一名哈尔滨的司机所缔造,其后以不同的版本不断出现,成为中国科学界的打假专题。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浙商陈金义带来了“水变油”的新版本,这个身家过亿的商人为何甘冒风险?
十多年来,浙江金义集团董事长陈金义在杭州城里一直是个名声不错的老板,但前些天,他主动替自己招来“恶名”。
5月中旬,他对媒体扬言,金义集团开发的一种新型高能燃料,真正实现了“水变油”。所谓的“水变油”,对大多数中国人并不陌生,这是一项曾在中国科学界引起轩然大波的假发明。
“水变油”故事的始作俑者是哈尔滨的一个司机,1992年他声称发明一种能将水变油的“水基燃料”,加入此种配方,清水可以变成油料。区区数年,这个名叫王洪成的骗子先后骗取了3亿元,1998年,他的骗局终于被揭穿,入狱十年。
此后数年,“水变油”的不同版本仍不断在国内出现。2002年,武汉的一个骗子,宣称自己发明了“酒变油”,不料一个月不到,把戏又被人揭穿。
陈金义此次主动上演“水变油”的新版本,不由得让人担心。
不同的是,先前的骗子们多是不名一文,陈金义早已身家过亿,而据他称,其已为此项目投入3000多万元,如果真是骗局,何以冒此风险?
5月19日,记者辗转联系上陈金义,电话里陈金义大喊:“我不是王洪成,是真是假来看看便知道啦!”
水变成了油
两天后,记者在西湖边的湖畔居见到了陈金义。他今年40多岁,来的时候开一辆黑色奔驰500车。
陈金义将自己的新型燃料命名为“金伦油”,其基本生产材料是重油,通过加水乳化反应而成。重油是石油提炼剩下的渣油,一般只用作锅炉燃料,由于含硫量太高,许多国家已经禁止燃烧重油。
长期以来,国外从事重油乳化研究的企业多如牛毛,国内也有50多家企业在研究,但得出的结果总是不理想,出来的产品含硫量高,不稳定,容易分层,而且降低了热值。
陈金义翻开材料,一页页告诉记者,他们研究出来的燃料被证明十分巧妙,全部克服了重油乳化可能的弊端,并极大地提高了热值。
他介绍,一般的重油乳化之后,燃料的热值会从9000卡降到7000卡以下,国家耗资数十亿在广东湛江投资的奥里油项目也属于重油乳化项目,其热值只有7400卡,他的金伦油热值却达到了11000卡。
更神奇的是,金伦油做到了水变油,水和油之间不出现分层现象。
“哎哟,检测机构怎么测都测不出水来,真神呀。”陈金义说。
由于每吨产品中加了40%-50%的水,成本降低了一半,陈金义估算自己的燃料要比0#柴油每吨便宜1000元。
在他眼中,金义集团掌握了一项低成本、高附加值的新型能源技术,而且对于全世界的重油处理,都善莫大焉。金伦油这种环保能源如果推广开来,必将福泽众生。
“我是生意人,生意人就是为生存发展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的人,”陈金义给自己的研究成果赋予了一种使命感,“我要为国家作贡献呀,将来我要将金伦油技术替国家申请诺贝尔奖的啦。”
陈金义曾是乡村民办教师,早年靠500块钱起家,1992年去上海破天荒地收购了6家店,领一时潮流。到1998年,浙江商人中,他第一个打破家族制,然后将企业拿到新加坡上市,都说明他胆识过人。
但这几年,金义集团去三峡库区投资食品企业,在黄山投资酒店,到黑龙江投资五大连池矿泉水,所获不丰,并丧失了最近一波房地产的机会。
陈金义将老天爷给他的机会看成只有五次,他成了两次,败了两次,现在只剩最后一次,他要把握好。
做食品生意出身的他,对消费品行业的广告战、销售战、价格战,早已十分厌恶,他希望能找到一个没有竞争的领域。
这个领域就是日渐紧张的能源行业。“这里完全垄断,没有竞争就是最大的竞争。”陈金义说。这两年浙江每到夏天,就开始限电,国际油价也不断飙升,陈金义在生意场打拼20年,自然明白这个行业的前景。
当天晚上,去吃饭的路上,陈金义讲述了他是如何踏进能源行业的。
2002年,他巧遇曾在武汉中科应用技术研究所工作的专家王先伦,对于王想合作的项目,陈金义十分心动,双方一拍即合。
在王先伦的帮助下,2004年3月,他将金义集团位于浙江海盐市的一个矿泉水厂建设成为一个燃料研究工厂。到6月18日,工厂试产,产品的效果让陈金义非常兴奋。“哎哟,看着车子用自己生产的油发动起来,心里舒坦啊。”陈金义说。
这个项目,给陈金义打了气。这几年,他身边的人纷纷觉得金义集团发展太慢,连他老婆都天天跟陈金义说,没有享到他的福。
他将裤脚裹到小腿肚上,一边开着大奔500,一边牛气地对车内的人说道:“100米跑,我是冠军;1000米跑,我落后了;10000米跑,我开奔驰跟他们跑,谁跑得过我?”
开车时,他给记者描绘了金伦油十分辽阔的商业前景。去年开始,许多财团就找他谈合作,但他更感兴趣的是可口可乐模式——输出技术和配方,到全世界去建立金伦油的生产线。
但现在,工厂的生产许可证还没有批下来,因为工厂的安全评估还没有做完。
违反能量守恒定律?
5月22日,记者来到位于海盐市泰山镇许油车村的金伦油研究工厂,这里原来生产的是金义矿泉水。1998年后,厂房就一直空着。
2004年3月,金伦油项目上马之后,工厂里建立了两条日产四吨的试验生产线,但这些设备还不能配套陈金义所描绘的宏伟的能源计划。
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记者进入生产厂区。一台使用金伦油发电的康明斯发电机正在嘟嘟地叫着。车间里竖立着几个反应罐,重油就在一个反应罐中加热后加入水和乳化剂,然后再加入改性剂,在中间的一个反应罐中反应1小时后,输送到车间外的储罐乳化24小时,金伦油就产生了。
很出乎意料,记者发现工厂内没有排污装置,工作人员介绍说,重油乳化之后,不需要排污。
采访时,记者了解到,这个项目自试产之后就不断受到外界质疑。
2004年7月,陈金义给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写信,推荐金伦油项目,希望得到浙江省支持立项。省长正苦于能源紧缺,迅速作出批示,前往验证。
8月18日,浙江省发改委高新处和科技厅成果处召集了专家对金伦油进行科技论证。一位当时在场的科技厅官员向记者描绘了论证会上的情形。
当天,浙江大学能源系的两位教授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认为金伦油热值提高,硫含量和冷凝点降低的现象是不可能同时出现的。金伦油的研发专家王先伦却坚信,自己的产品没有出问题,只可能是能量守恒定律错了。
教授们不敢开能量守恒定律的玩笑,要求金义集团提供分子结构和公开原材料配方。王先伦出于保密考虑,并没有提供,他给专家提供的解释是,金伦油神奇的反应过程和陈景润先生毕生研究的1+1≠2道理一样,虽然有违常规,结果却是真实的。
尽管浙江省发改委和科技厅的论证最后搁置,陈金义还是在去年9月8日,在海盐的工厂召开了现场演示会,邀请省市领导和媒体前往。不料,第二天,参加科研现场演示会的领导就收到了称陈金义是科技骗子的举报信。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盛华仁看到《人民日报》的报道之后,批示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咨询委乔映宾委员前往海盐考察。乔映宾和中石化石油化工研究院的杨海鹰博士在2004年底两次前往海盐考察。
陈金义回忆,这一老一少两次去海盐,看法走了个极端。第一次到海盐时,两位专家看了之后,批评陈金义弄虚作假;第二次,则对研究重视起来,杨海鹰博士当时十分激动,因为中石化搞了十多年重油乳化,分别采用阴离子和阳离子乳化剂,都有问题,前者会腐蚀,后者会结垢。
5月23日,乔映宾委员在电话里告诉记者,他在海盐抽回来的样品检测,金伦油不是“水变油”,而是一种改性乳化油。
他分析之后,判定是反应过程中加入了一些石油和石油化工的副产品,使重油更容易流动,但加进去闪点降低了,相比柴油国标55度,降低了18度以上,闪点低,使用起来有安全隐患问题。
乔映宾认为金伦油实际是“油包水”,杨海鹰博士将带回北京的样品在国家油品检测中心之后,也从中分析出含有20%-30%的水,虽然肉眼看不见,但水依然存在。这种技术能使油料在燃烧时产生微爆,将燃料的颗粒分得更细,从而更充分地燃烧,由于碳粒和水在高温下反应掉了,所以有利于环保。
“但对于使用重油乳化油的长期影响,要花时间检验,中石化的乳化油曾经在镇海炼化使用,烧了快一年,才发现锅炉的管道会变脆,所以金伦油的影响要长期才看得出来。”乔映宾说。
同时,他并不赞成陈金义所说的金伦油热值提高了,他认为重油加水之后,热值必然随着水的比例而下降。
陈金义则认为乔映宾的检测结果可能和他们没有等到乳化24小时就抽样有关,不能说明金伦油真正的品质。
不过专家们可能并不知晓,这种油的发明是经过一次次配方试验出来,而且发明者自己也无法写出反应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奇人王工”
5月24日中午,记者终于见到了金伦油的幕后功臣王先伦,这位“奇人”是一位60岁左右的老人,精神不错,却不善言辞。
陈金义又从杭州带了两位朋友到海盐,当着他们的面,让人用金伦油将一辆农用车发动起来,王老爷子在一旁哈哈大笑。
在金义集团员工的心目中,王老爷子十分了不起,称得上是江湖奇人。敬佩之下,陈金义领头,金义集团的许多员工干脆都拜他为干爹,工厂附近的村里人也尊称他为“王工”。
王老爷子原打算下午去上海,申请设立专利,听说记者来采访,特意留了下来。在采访时,他介绍了自己发明金伦油的过程。
早年他从江西化工学院毕业,其后生活坎坷,在武汉逗留了一段时间,后回到福建老家,然后又在各地漂泊,但他每到一地,都离不开化工。
1990年代初,他开始研究液化气,到1998年,他又回到武汉,当时在武汉科大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工作,在那里,他懂得了产生金伦油的原始技术,这是重油乳化研究的一个领域,他找到了转相加温乳化法,并尝试添加一些化学化工副产品进入反应过程。
他介绍,在试验的过程中,他找了许多配方,作为重油乳化的改性剂。但他发现这些配方的方式却是通过一次次试错而来——他只重结果,能做出这样的产品来就行,但让他说反应过程的方程式,他也无法解释。
然后,他就开始到福建、珠海等地和企业合作,希望将自己的技术市场化,不过据他说,霉运连连,每次都不能成功。
他就这样四处漂泊。2002年他机缘巧合,遇见了陈金义。陈金义专门在工厂的一角给王老爷子修建了专家楼,并在杭州给王老爷子提供了住房。两个人,你给我提供技术,我给你做产品,搭档起来。
对于自己的研究成果———金伦油,王先伦依然固执地认为自己的产品不会有问题,即便与能量守恒定律相冲突。
陈金义则大手一挥说:“我不管是不是水变油,只要油变钱就行。”
在回答外界质疑的同时,陈金义正在按部就班地推进自己的金伦油发展大计,晚上回杭州时,还不辞辛劳,专门带着两大铁桶金伦油让生意上的朋友试用。
接下来,这个新版“水变油”的故事会如何演绎呢?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陈金义”,共找到
1,312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