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廊坊记者 程建辉
今年31岁的贾辉在中国石油管道局(位于廊坊)工作,平日喜欢户外运动。一有时间,贾辉就带上妻子杨静去户外登山、徒步远行、钓鱼,夫妻俩是廊坊颇有名气的“户外迷”。今年元旦,贾辉冒出一个想法:经历一次真正的“远行”,到户外爱好者的向往之地———西藏去,体验一场高原感受。自4月23日起,贾辉与另一同伴分别驾驶摩托车,从廊坊出发奔赴拉萨,耗时近一个月时间于近日返回廊坊,行程近9000公里。
妻子临行备下药匣
“很多人都不相信我能完成这次西藏之行。”刚刚从西藏返回的廊坊小伙贾辉告诉记者,“这次西藏之行,对我是个心灵上的触动。”
春节一过,贾辉开始做远行前的准备工作,并且用2500多元的价格买下了朋友的一辆宗申125摩托车,准备一边前进一边欣赏沿途美景。
但在出发前,贾辉遭到妻子杨静的强烈反对。在管道局中心医院做护士的杨静担心贾辉长期在平原生活,没有应对高原反应的经验,并且骑摩托车走这么远的路,的确让家人很担心。贾辉告诉妻子,自己虽然没有类似高原旅行经历,却有充足的野外生存经验。
在说服妻子后,4月23日,贾辉和朋友刘勇军分驾两辆摩托车,开始了长途之旅。在贾辉车上厚厚的行李中,有一个小药匣,里面是妻子杨静为其准备的各类药品。“多亏了这些药品,否则在高原发烧或者感冒可不是一件小事。”妻子细心的准备,至今让贾辉感动不已。
朋友情谊此生难忘
与贾辉同赴拉萨的刘勇军是一名公务员,共同的爱好和兴趣让他们成为好朋友。两人在路上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两人到成都后,又与陕西室外活动爱好者宋碳会合。后来快接近拉萨时,刘勇军因为工作提前返回廊坊。
“过山西后,很多地方都是山路,非常不好走,尤其是穿越秦岭时,险象环生。”贾辉说,“进入高原地区,我们不但要克服困难的路况,还要随时准备应对雨雪甚至冰雹天气,由于方言和民族语言,和当地人沟通也很困难,如果没有朋友通行,独自一个人很难完成如此远的行程。是朋友间的互相支撑让我走完全程。”
无人区内燃油耗尽
“当我们达到米拉山口的时候,我的摩托车没油了,宋碳车中汽油也所剩无几。在连续300多公里的行程中竟然没有一个加油站。周围荒无人烟,离最近的城市也得100多公里。这时开始下冰雹,夹着山口的疾风,打得脸生疼,身上即使穿着羽绒服还是觉得很冷,能见度也很低,不足10米。我们两个都很沮丧,在路边拦车,却没有一辆车停下。”
“我本想让宋碳继续向前开,到前面去找人帮忙。可他却坚持要留下来,他说这里没有人烟,怕我自己一个人留在这里出意外。一句话就说得我心里暖暖的。后来,我俩一起在冰雹中冻了大半天,最后是一个好心的北京司机给了我们一些油,才使我们能下山去。”
高原反应生死一线
在有“世界高城”之称的理塘,贾辉开始发烧,这让他很担心,赶紧吃了些药。“高原反应中如果发烧或者感冒,容易患肺水肿或者脑水肿,重者危及人的生命”。当晚,贾辉盖着厚厚的被子,由于怕睡熟了出现意外,贾辉和同伴每3个小时就强迫自己睁开眼看一下对方。
第二天,贾辉体温升到38℃多,心理压力更大了。“没敢告诉家里人发烧的情况,他们都在医院工作,明白利害关系,知道后会非常担心的”,贾辉当时甚至要给4岁的孩子写下遗书。
前进还是后退?后退,是4座4000多米的高山;前进,是两座5000多米的雪山;留在原处,是一个小小的乡镇,医疗条件比较差。最后,贾辉决定原地休息。
热心的警察来了,说夜里天气再冷也要打开窗子让空气流通,否则室内的两人会更加缺氧。善良的邻居大妈来了,抱来一床厚厚的被子。好心的村医也来了,留下一些克服高原反应的药品。
第三天早晨,贾辉的高烧奇迹退去,他可以继续前行了。临走时,房东告诉贾辉,不久前一个女人,打算徒步全国,最后一站来到这个小乡镇,因为发烧在半夜里悄悄死去,并且她住的房子离贾辉所住非常近。
万里骑游改变“自我”
在四川,贾辉感慨:“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蓝的天,这么白的云!”在西藏,山顶的皑皑白雪,山下的湿地植被,草地上神态自若的牦牛,“随便用相机一照,就是一张美图。”
“以前对很多事情都患得患失,但这次出行让我有了很大转变。”贾辉说,在旅行中他发现有些地方贫困得让人难以想像。
在四川某地的一个村子,全家能用土豆填饱肚子就算是村子里的富裕户,很多人家从来不买醋,因为没钱,就用酸菜汤当醋调味。”
在成都,贾辉遇到了一对沈阳夫妇,都是近70岁的老人,改造了一辆三轮车,两人骑游全国:从沈阳到海南岛,再到云南,由滇藏公路入藏。一路上两人很少住旅馆,都是住在自己携带的小帐篷中,虽经艰苦但始终有说有笑。贾辉说,沈阳老夫妻的乐观笑容让人难忘。
因为经历困难和危险,才感觉到旅途中的精彩;见识了更多人的存在状态,才知道自己目前的生活是多么值得珍惜。这是贾辉从拉萨回来的感受。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摩托”,共找到
2,892,859
个相关网页.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拉萨”,共找到
1,400,792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