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多家媒体报道,5月25日晚,东航一架客机从敦煌机场起飞时,一名10多岁的男孩从飞机起落架舱内坠落死亡。而就在半年前的去年11月,两名少年爬上了四川航空公司所属的一架飞机的起落架上,结果一人坠地死亡一人侥幸保住性命。舆论惊呼,这是一起活灵活现的客机“坠人”事件的再版!
之所以说是再版,而不是翻版,是因为这两起事件有太多的相似乃至相同之处。都是少年,都是在没有机票证件的情况下进入机场,都是爬上起落架,都是飞机升空时一人坠地死亡。如果说这些已经足够证明事件的相似度,事件发生后机场方面近乎雷同的反应更让人目瞪口呆。在去年的“坠人”事件中,机场方面发现有人坠亡后没有通知飞机返航,飞机没事一般从昆明飞到了重庆。25日的“坠人”事件中,机场方面几乎是在飞机起飞、男孩坠地的同时就发现了这一重大问题,但是飞机依然正点抵达目的地兰州,并准时飞往北京,像是什么事情都不曾发生。
从遇难男孩方面说,他也许受了去年“坠人”事件的影响,甚至可能是在模仿。但是,从机场方面来讲,敦煌机场方面仿佛丝毫都没有受到过去年“坠人”事件的影响,否则近乎克隆的事件怎么可能再版!
事实是,敦煌机场不可能不知道去年的“坠人”事件,即便他们不去主动关心,作为主管民航安全事务的中国民航总局也会敦促他们去吸取教训。2005年1月9日,新华社报道说,中国民航总局今年将开展10项安全专项整治,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对“机场控制区秩序混乱”问题进行整治。这项整治与昆明“坠人”事件有没有联系,不言自明。然而,半年的集中整治之后,又一起“坠人”事件以近乎原版克隆的方式重演。这让人不能不发问,集中整治取得成效了吗?
轻易进入机场、轻易接近飞机、事后飞机照飞,这些在去年就被公众屡屡质问的问题,一个也没有得到解决。有人会说,孩子登上起落架毕竟是偶然事件。但是,如果安全的关口把得足够严,其实也不用严到哪里,就是按照安全的规程办事,这样的偶然是不可能发生的。因此,只能说这是必然。就这一起事件来说,集中整治模式的效果为零。
但是,不独民航,许多行业许多领域几乎是“酷爱”着这样一种效果为零的安全治理模式。矿难发生之后,集中整治,然后矿难继续发生。火灾发生之后,集中整治,然后火灾继续发生。为什么集中整治没有成效或者少有成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接受整治的单位认为所谓灾难那是别人的偶然,与自己无关。形式主义的部署,形式主义的应付,然后等来的却是实实在在的又一次灾难。
到底要怎样进行安全治理?功夫在细微处。央视“百家讲坛”前不久播出过一个讲前苏联元帅朱可夫治军的片子,原本以为有多高深,谁知道朱可夫治军的三原则居然是“勤跑路,讲养成,多示范”。一个典型的细节是,朱可夫发现一名士兵的皮靴没有按他的要求擦成铮明瓦亮,就拿来抹布替他擦好右脚上的皮靴,然后对他说:“另一只你来擦,你不会我可以教会你,你不做我可以送你上军事法庭。”这样的元帅治理出了让德国人胆怯的军队,看似出乎意料,实则是一种必然。安全治理可以换成这样的思路,或许“坠人”再版的事情不会发生。
搜狗(www.sogou.com)搜索:“事件”,共找到
43,518,285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