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新闻网乌鲁木齐5月31日消息(赵慧)最近,笔者的孩子的老师多次说:“这段时间,你的孩子不喜欢动脑筋了,学习中遇到问题总喜欢问老师,而且希望马上就得到答案。”
据了解,目前,这个问题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遇到稍微有些难度的问题学生就瞪眼,等着老师给答案,自己不肯下功夫去思考。
这可不是个小问题,笔者急切的心情可想而知。但当笔者和上初一的孩子谈起这个话题时,他的回答却出乎我的意料。孩子说,他急于问老师一道题的答案,一个原因是自己不太想动脑筋;另一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想节约时间。他说,如果一道题要想20分钟或半个小时,每天的作业就要推迟完成,各门学科中都会有难题,为了完成作业,他没有思考的时间,只能大概想一想,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去问老师。
和孩子谈完话后,笔者的着急变成了思考。
在一些学校的公开课上完之后,常常听到这样的谈论“冷场”、“不活跃”、“学生不配合”等等,问其原因,会有这样的解释:教学环节还是不错的,但有些地方不尽如人意,比如学生反应迟钝、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考时间太长等等。于是,一些课也就因此被定性为质量不好的课,或打上不具有课程改革内涵的标记。理由很简单:好课中,学生应该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时刻准备迅速地用流利且通顺的语言回答老师的提问。于是一种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各级各类公开课上教师的课上得好不好,也要看学生回答问题的速度快不快,以至于平时教师自己感觉今天的课上得好不好,也要看学生回答问题的速度快不快。因为这个原因,课堂上,孩子们思考的时间就减少了。
学生回答问题的快慢与否真的是一节课好坏的重要因素吗?其实,作为教师和家长细想一下,给学生安静思考的时间,就是为他们提供自己创造的时间、自我发展的空间。这样想起来,有时我们作为教师和家长的一些过于“积极”和“主动”的教育行为,是否恰恰剥夺了孩子们自我探索、自我发展的机会呢?
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学生能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很多东西,这比我们只要一个问题的结果重要得多。
一位著名的成功学专家说过一句话:“反应敏捷、出口成章是一种优秀的学习素质;然而,深思熟虑、谨小慎微也是一种优秀的学习品质。”我们不要因为种种原因整天想着去设计一些孩子可以脱口说对的问题,不要因为自己提出的问题孩子没有马上答出来而百般指责孩子,我们应该相信的是:只要我们在孩子遇到难题时给他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在帮助孩子去掉浮躁的同时,我们也一定可以收获更多。(编辑:董永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