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主笔 邱永峥 / 文
从别人那里采购的东西,质量再好,人家也知道它的秘密。而自己研发的东西,再不济事,别人也摸不透底细。
《青年参考》周报2005年6月1日(提前出版)文章 5月25日,美国国会众议院就2006年度的《国防授权法案》草案进行辩论。草案中的一条补充条款说,美国国防部不得从任何向中国出售武器的外国公司购买国防设备或部件。国会人士说,这是美国在全力阻止国际军火公司与中国合作。据说美国还将通过奖励军购合同等方式,鼓励商业公司不与中国做军火生意。
这是美国全面封堵中国军购渠道的又一举措。过去几年内,美国屡屡发出“制裁企图向中国出售武器的公司”的警告,而现在,它要采取行动了。
美国四招封堵中国军购渠道
最新举措只是美国封堵中国军购路的形式之一,更大更多的封堵形式早已有之。据军事观察家归纳,美国的封堵行动可分为五大类:
一是亲施外交强压。这种封堵形式以美国成功阻止以色列对华军售和干扰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最为典型。几年前,以色列曾同意向中国出售预警机。但现在,在美国的重压之下,以色列的态度发生了逆转。3月29日-30日,以色列国防部长莫法兹在华盛顿会见了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等人。
莫法兹保证,他已下令严禁以色列军火商向中国出售武器。据中东媒体报道,3月22日,莫法兹将各大军火商的总裁召到他的办公室,亲自下达了这一命令,并且警告说,不准本国军火商在没有得到国防部书面允许的情况下访问中国。
干扰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则更为典型。今年以来,美国采取了三步骤的策略:先是美国国会众院外交与军事委员会就此举行联合听证,接下来美国总统布什向欧盟发出报复威胁,最后参院外委会扬言对欧盟设禁。
二是怂恿“打手”上阵帮忙。在这一策略中,日本的行动尤为典型。日本政府派外相奔波于欧盟各国之间,首相小泉也亲自出马,在多个公开的外交场合要求欧盟不要解除对华武器禁令。
三是挥舞经济制裁大棒。从2001年1月-2005年4月,美国国务院共对外国公司实施了115次制裁,其中80次针对中国公司或“涉嫌对中国售武”的公司。此次美国国会众议院就2006年度的《国防授权法案》草案,就属此列。
四是用法律大棒收拾“违法者”。5月7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司法人员发表声明称,家住加州帕萨迪纳市的华人楚约翰和来自中国深圳的朱兆新被正式逮捕,理由是他们“涉嫌向中国出售被美国政府严格控制的国防装备”。根据美国媒体报道,这两人已被波士顿联邦法院起诉,美国司法部门正打算将他们送往波士顿接受审问。几天后,美国司法部门再度放出消息,称韩国人朴权焕和全成烈向中国大陆出售美国“黑鹰”直升机的发动机。
提升独立研发武器能力
美国围堵中国军购渠道的措施屡屡被证明属无理取闹,但依然有愈演愈烈之势。那么,中国该怎么应对呢?军事分析家认为,中国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努力:
首先,要采取主动的外交突围。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不久前表示,中国要求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绝非急于购买欧洲的武器,而是反对这一歧视性政策。因为互尊互信、平等互利是中欧关系的基础。中国领导人的表态获得不少外交分,包括英国在内的多数欧盟国家此后转变态度,转而支持解除对华武器禁令。
其次,中国要灵活运用采购制衡战略。军购是丰厚的交易。以欧洲军售为例,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符合欧盟特别是欧盟成员国军工企业的利益。事实上,如果欧盟能够解除禁令,俄罗斯售华武器的态度和质量将全面提升。这就是灵活运用采购制衡战略能得到的最大回报。
第三,提升独立研发武器的能力是根本。一个国家发展武器装备,一定要走自研的路,更何况中国是个大国。一位军事观察家说过:“从别人那里采购的东西,质量再好,人家也知道它的秘密。而自己研发的东西,再不济事,别人也摸不透底细。”
事实上,当年南非在面临国际制裁的情况下,最终靠自身力量发展成一个军售大国。南非政府不无讽刺地说,如果不是美国的制裁,南非很难有机会成为一个军售大国。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美国对中国的军事制裁,反而有助于中国国防装备的发展。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封堵中国”,共找到
1,897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