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将按证寻找“韩芝”及其家人,知情者请速拨96006
本报讯 主任记者王志东报道 昨日,62年前的日本侵华劳工证首现沈城,它被辽宁九一八战争研究会称为重大发现。研究会常务理事邓先生说:“这可能是目前沈阳发现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劳工证。”
非常难得的是,劳工证上清晰地写着劳工人员为“韩芝”,住锦州义县稍户营子村。如果这位叫“韩芝”的劳工当年18岁,那么今年至少有80岁。本报记者今日将赴锦州寻找“韩芝”及其家人,也希望他本人、亲属或知情者速拨打96006与本报编辑部联系。
这份被称为非常珍贵的劳工证是一张材质很粗糙的纸,右下角残缺。证内有4个章,文字分别为中文和日文。它是一位市民在旧物市场遛弯时发现并送到研究会的。
这份“就劳证明书”上写着:“义县劳动报国队员,韩芝,义县稍户营子村。”落款是“阜新炭矿株式会社,高德采炭所所长,山庄一雄。”对日军侵华史深有研究的邓先生说,从证书上的落款看是在1943年,当时伪满洲国民生部下达了《劳动者紧急就劳规定》,要求组织所谓的劳动报国队。
据有关史料记载,日本在侵华战争及后来发动的太平洋战争中,分别强掠大批中国劳工从事苦役,因此劳工分为两大部分。其中日本在占领我国东北期间,通过伪满傀儡政权,疯狂掠夺我国资源,供其侵略战争军需。被强征劳动人数1942年为35万人;1943年50万人;1944年60万人。1945年从我国华北等地强掠大批农民,以欺骗手段运至伪满做劳工,其数量至少在百万人。
这些劳工饱受非人苦役折磨,死伤者不在少数,至今健在的就更少,而留有劳工证的简直罕见。而“二战”结束已半个多世纪,当年的劳工现仍在世的也已风烛残年,这批活的历史资料如不能及时抢救将永远消失。
省公证处的一名工作人员也表达了这样的无奈,在对这些健在的劳工进行公证时,无人能拿出劳工证明。好一些的,也只有带有名字的简单证明,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劳工证。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劳工”,共找到
1,302,096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