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托,别把自己当警犬
时报新闻眼
李 斌
“镇长驾车冲进农家院致1死4伤,交警称没闻到酒味”(《重庆晚报》6月6日),又是“领导亲自驾车出事”的新闻,类似的事情一再发生已经让人产生视觉疲劳,本来不想多废话,不过事件中交警现场调查时认定这名镇长“没有酒后驾车”的依据实在令人叹为观止——“现场交警近距离没闻到酒味,加上其神志清楚,所以没对其做专门的酒精测试”,拜托!你又不是警犬,这得拿仪器测,不能用鼻子闻。事件中这位交警同志体现了高度的节约精神:不仅扮演了警犬的角色(一专多能,防止职能虚耗),还降低了酒精测试仪器的损耗(珍视用纳税人的血汗钱购置的执法设备)。只是这种节约精神用错了地方,让普通老百姓实在无福消受,在这起涉及官民利益冲突的事件中,某些警察的执法倾向性暴露无遗。据说,目前事故具体原因尚在调查中,让我们看看还能“节约”出什么道道来。
“庐山风景区被评为联合国优秀生态旅游景区”(《江南都市报》6月6日),真是一个令中国人都振奋的喜讯,然后,领导有方的景区有关领导其仕途必定更加顺畅,门票加价时也更加理直气壮,总之形势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不是小好,是大好”,在这个欣欣向荣的时刻,泼冷水无疑是大煞风景的,不过我还是想小声地问一句:忘了前一段需要劳烦监察部、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和国家林业局联合查处的庐山违建别墅案了吗(国际在线6月6日)?奉劝某些在庆功宴上可能喝高了正晕晕乎乎的人士——别表面歌舞升平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院士一当,黄金万两”
“中科院院士身价几何?副部级工作待遇月津贴200 ”(《竞报》6月6日),看到这个标题,心里不免嘀咕:院士这个响当当的金字招牌也太不值钱了吧,200元能干什么?国家竟然只给稀之又稀的院士每月区区200元津贴,还不如基层公务员的每月通讯费补贴额,真让人觉得院士只是一个虚的头衔而已,或者国家根本就不重视这些人才,令人顿生知识贬值、读书无用论的感慨。
但仔细一读却发现大谬不然,国家给院士的津贴虽然少,但有了这个头衔,院士们可以在很多地方单位得到实惠:课题经费、地方待遇、特殊津贴等等,收入的来源已经多元化了,总之就是“院士一当,黄金万两”,这又让人觉得院士称号并不是国家对有重要贡献科研人员或国家科研领域各学科带头人的奖赏,而是国家对部分科技人员授予的特殊商标名称,拥有者可以凭此大赚其钱。这真是一个有趣的反差。
联想到许多地方单位和地方政府都在极力“包装”本单位、地方人员竞选院士的现实,院士真的有失去学术特色,从学术带头人演变为地方单位的“广告”牌的危险。再看看人家美国给院士的待遇是良好的研究环境,而咱们给的待遇则大多是住房、轿车等消费品,不免让人感慨——莫非这就是文化差异?
“风水先生”的高见忽悠了谁
“专家提出设立北京奥运新区规划,打造京城富人区”(《华夏时报》6月6日),又见专家粉墨登场,不过这次是以一副“风水先生”的姿态出来说话。据专家介绍,“整个亚奥地区,在北京人的传统印象中占有上风上水优势”,好一个风水先生!作为学者大谈什么“上风上水”的风水学名词,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然而,在专家的宏大蓝图中,最刺眼的还是“富人区”这个词,按照他的逻辑,先打造一个“富人区”,再打造一个“贵人区”,再造些什么“劳心区”、“劳力区”、“低保区”……等等,分区而治,这样经济发展了,社会就和谐了、进步了,真是“高见”。总有专家学者嫌穷人不穷,富人不富,这样与人为的贫富分化、地理隔离有什么区别呢?倒不如再搞个紫禁城好了。富人区一出来,一个可以预见的后果是为某些绿林好汉提供了方便,他们也省了踩点的工夫了。
专家高屋建瓴,本着“理解之同情”的思想,于是我也把思维尽量往专家的方向去靠拢:“利用土地升值收回奥运投资,是经营奥运、经营城市的有效手段之一。”挺好的主意啊,利用富人的资本来运营奥运,对国家、对个人都有好处的。可仔细一琢磨,不对啊,国家一方面制定措施来防止房价虚高,另一方面所谓的专家来炒作“富人区”,到时估计又是一轮房地产的升值高潮,那生活在底层的人民大众该怎么办,富翁们住风水宝地,平头百姓去盐碱地就行了?所以还得麻烦您老再出个打造“贫民区”的报告,这样他们就会结束无房可住的困窘。
如果真的照专家的“高见”执行起来,某些官员已经进水的脑袋会进一步膨胀,GDP数据也能增加不少,可老百姓恐怕很难得到实际的好处。幸好北京市规委相关负责人随即作出澄清:设立“奥运新区”只是专家个人的意见,本市没有相关计划(《法制晚报》6月6日)。谢天谢地,不用被人为地贴上“富人”“穷人”的身份标签被“阶级隔离”了。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院士”,共找到
3,580,289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