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晁元元 吴利红
镜头一:将军殉国前夜住过的地窝棚
杨靖宇殉国地位于靖宇县西南6公里处,这里是老恶河下游的狭长沟谷,地势平坦,三面环山。
由杨靖宇殉国地管理处主任李伟忠指点,我们从纪念碑前向东望去,那里曾有一处地窝棚,杨靖宇将军牺牲前的最后一夜就在那里住过。
“1940年2月18日,两名警卫员下山找粮殉难。日寇从遗体上搜到杨靖宇的印章,加紧封锁各条道路。22日杨靖宇在三道崴子地窝棚住了一宿。23日下午,碰到几个打柴人,请他们代买粮食、棉鞋。其中一人回村告密。‘讨伐队’迅速开到,将已无力奔跑的杨靖宇包围在这片小树林中。”
曾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的周保中,在《杨靖宇将军生平事迹》中写道:“2月23日下午,敌人步步逼近,且高呼:‘放下武器,保留生命,还能富贵。’回答敌人的是他手中枪射出的子弹。敌人见招降无效,遂集中火力,他因而身中数弹,光荣殉国,时年35岁。时间是:1940年2月23日下午4时30分。”
镜头二:日寇在将军的遗体旁留下了狰狞的笑
李伟忠说,当时日军凭追踪估算,认为完全断粮至少在5天以上,能够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山林中坚持下来不可思议。便将身高1米90多的胸前中了四五发子弹,鼻梁处血痕斑斑,脸上还有冻伤的杨靖宇遗体送到县医院解剖。抬着将军的日寇们,在将军遗体旁留下了狰狞的笑。
当日寇将杨靖宇的肠胃切开后,看到的只是草根、树皮和棉絮。日本关东军将杨靖宇的头颅切下送到伪满的“新京”(长春)保存。同时又在烈士殉难处破例举行了一个祭奠仪式和对躯体的葬礼,以杨靖宇的顽强为例训戒部属。
镜头三:丧心病狂的讨伐队
杨靖宇和他指挥的抗联第一军,令日寇胆寒且无奈,一直妄想诱使他投降。当伎俩失败后,敌人便开始了疯狂的“讨伐”。
从1940年初到2月中旬的50多天里,杨靖宇就率部与敌作战40多次。由于我方无粮食弹药补充,只能以草根树皮充饥,甚至吞咽身上的棉絮。李伟忠说,那时濛江县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2摄氏度,连草也埋在二三尺深的积雪里。
前日本关东军士兵佐滕自述:“我在通化4年,在讨伐队一年半,我打过杨靖宇,你们老百姓都把杨靖宇当作神仙,我们日本士兵也很敬佩他。”
镜头四:万人公祭大会悼念英雄
杨靖宇殉国地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介绍,这块至今还能看到弹痕累累的巨石被称为“将军石”。当年杨靖宇将军先是以这块巨石为掩护与敌人进行周旋,后迂回到殉国地一侧的扭筋树处,与日寇进行最后的拼杀。
据吉林省通化杨靖宇烈士陵园副主任柳树介绍,抗战胜利后,我地下党组织寻找到了杨靖宇的遗首。1958年2月23日,由通化党政军民组成的公祭安葬委员会将他的遗体与遗首对接起来,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安葬大会。现在将军的遗体和遗首都完好地保留在通化烈士陵园内。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杨靖宇”,共找到
31,960
个相关网页.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抗日”,共找到
1,405,483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