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郑和的南京家谱已经遗失了近半个世纪。南京的郑氏子孙近年来一直在搜集有关资料重修族谱,今年终于汇编出一本200多页图文结合的《郑氏家谱》,作为献给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大礼。郑和第20代孙郑宽涛称,家谱由传统各支系人名和资料汇编组成,并有两大历史新说法。
七下西洋前曾立有遗嘱
南京碧峰寺曾是郑和晚年生活过的地方,在1340年左右,郑和一度居住在那里,直到皇帝下令60岁的郑和第七次下西洋。郑和接到圣旨后,认为自己身体已经大不如前,有可能会一去难返,于是,在亲友的见证下起草了一份遗嘱。谁料,他的预感竟成为现实,郑和在第七次航海时果真因病去世,享年62岁。
郑和的遗嘱到底有些什么内容呢?郑宽涛告诉记者,郑和是个信佛之人,一生捐建了不少佛教雕像,他在遗嘱中表示等他回来后将把所有佛教器物捐给碧峰寺。郑和病倒在海上后,他的后代和朋友帮其实现了愿望。记者获悉,家谱上的这个内容主要出处来自《非幻庵香火记》,书上用了几百个字描述这件事。
牛首山地宫藏有郑和骨灰
牛首山位处南京城南,目前还保留有宏觉寺的佛善塔,郑宽涛称,塔下地宫罐子里的骨灰有可能是郑和的;但由于地宫上的盖子已经遗失,地宫四壁又无铭文,所以,这个说法目前还只是猜测。
郑宽涛猜想的理由是什么呢?记者得到的答复是,郑和生前曾捐了不少钱来建宏觉寺,郑和墓、郑和神道与宏觉寺的塔又在一条中轴线上,这应该不只是一种巧合。此外,还有资料显示,地宫内骨灰罐周围的佛教器物是由明代宦官李福善捐赠的,而李福善又是郑和生前最好的朋友,郑和去世后,李福善出面主持郑和葬礼于情于理都说得通。另外,当时郑氏家族也非常低调,为郑和修一个隐蔽的墓是很有可能的。尽管如此,郑氏后人至今并未找到明确资料证明此推想。快报记者 李学芹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郑和”,共找到
91,555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