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高考,今又高考。今天,全国将有8百多万莘莘学子步入考场,迎接他们一生中意义重大的一次考验。
今年的高考恰逢工作日,于是很多考生家长开始担心,如果考生在赶考途中碰到严重的交通堵塞怎么办?实际上,家长的担忧并非多余,居住在城市特别是北京、广州这样的大城市里,由于机动车数量的猛增和城市道路建设的相对滞后,交通阻塞已经成了影响人们出行并且短时间内难以根治的“顽疾”。
有关部门显然也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据报道,高考期间,为了能让考生准时到达考场,成都市部分市级机关和五城区政府的公务员便将上班时间提前20- 30分钟,为考生“挪时让路”。
基于同样的考虑,北京市交警部门也将在城八区部分考点周边实施交通管制,一旦遇到交通事故等意外情况,可随时拨打122,向交警求助。
但是,有过堵车经历的人们都知道,在长如巨龙而慢如蜗牛的车流里,即便是警车或巡逻车,也不可能插上翅膀、一飞而过,就算能强行通过,恐怕也会给原本就很困难的交通疏导工作带来新的麻烦,从而影响其他一些人的利益和正常生活秩序。而这种阻塞给考生带来情绪上的波动,很可能影响考生的临场发挥。
一年一度的高考,总是牵动着全社会的神经,其社会影响,也远远超过了考生的个人理想诉求和家长的关注,从这个意义上讲,给予这些十年寒窗苦的考生们以再多的关怀都算不上矫情。当然,我们也高兴地看到,这些年来,社会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的关怀,体现出越来越多的人性化、细节化,比如,从2003年开始,把高考从炎热难耐的7月份调整到相对凉爽的6月份;再比如,今年广州市出台的《普通高考考场偶发事件处理指引》就废除了考生考试中途不得上厕所的荒谬规定。从顺应对考生的关怀逐渐人性化的思路来看,我们觉得,正如有识者所倡导,把高考的日期调整到每年6月份的第一个双休日,倒也不失为解决因为交通阻塞而影响考生情绪,甚至耽误考生应考的一条“良策”。
高考是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公共事件,而高考日期的确定实际上是一个公共政策的设计问题,既然是设计,就必须要讲究技术性、合理性及便利性,要减少社会为这个设计而付出的成本,并从中获得最大的收益。但是,现在的高考日期,实际上仅仅是有关部门对以往高考日期的一种惯性选择,而没有考虑到公共政策对公众的便利性和服务性。
其实,如果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更多地注重政策设计的技术性、合理性及便利性,对考期安排依据考生便利做技术上的调整,则可以让考生、家长、社会等多方面受益:对社会,可以避免为了保障考生的利益而额外增加的公共支出,减少了诸如交警部门为了保证学校周围的交通顺畅而不得不增派的警力;对考生,它可以通过自然调节的方式避开交通高峰期,从而保证不会因为交通阻塞影响考试心情甚至耽误应考。毕竟,双休日的早晨,车流、人流量都比平时小得多;对考生家长来说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它可以让一些考生家长不必为了送考再特意去请假。
这样的调整,虽然看起来有故意打破社会习惯、小题大做之嫌,但对考生而言,这同样也是闪耀着人性化光辉的关怀。当然,如果高考日期调整到双休日,势必也会打乱政府一些部门正常的工作安排,但是从公共设计追求科学性与合理性的角度出发,做这样的调整,还是有必要的。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高考”,共找到
10,359,530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