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报道称,热炒已久的将端午、中秋、清明等中国传统节日列为法定假日的倡议已经提上官方议事日程。目前,专家就此事可行性的咨询、论证工作基本完成,如一切顺利,有望在明年进入立法程序。
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消息。
它表明,在经历了经济快速成长之后,中国开始逐渐有了更宽广的思考。传统节日承载着国人的文化自觉,寄托着国人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认同。对于传统节日,中国历代都非常重视,不仅民间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政府也放假给官员与民共度。有史料记载,唐朝给官员放假,中秋节是3天,清明是4天;明朝的假日中,冬至是3天,元宵节是10天。
中国目前的法定假日中,反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和历史积淀的只有“春节”。一些传统节日,民间虽有各种纪念和庆祝形式,但由于没有制度化的力量,有逐渐衰落的迹象。同时,全球化在各个层面的推进,使得西方文化日渐渗入到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洋节日大行其道。“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等节日来临时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狂欢,分明看不出这是在我们的国度。不是说国人不可以过洋节,而是说我们也需要自己的节日坚守和文化传承。
传统节日成为法定假日,使现代国家观念和文化历史连续性相结合,有助于建构国人的国家和文化认同。作为超越身份和阶层的传统节日,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全民族的认同感和国家融合。从人类学的角度讲,节日体验是人类非常强烈的个体体验,充满情感和文化内涵。宏大的国家叙事中,利用传统节日的文化亲近,也会促进官民之间的融洽关系。
不仅如此,重视传统节日,还会对全球华人起到文化纽带和精神桥梁的作用。世界各地的华人都很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有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如果传统节日在中国本土遭到弱化,将有与其他各地的华人产生文化隔阂之虞。 (任孟山)
搜狗(www.sogou.com)搜索:“传统节日”,共找到
1,138,364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