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陈水扁的表态反复多变,但是不变的是他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和“九二共识”,因此两岸领导人会晤目前根本就不可能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记者彭维学报道 自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以来,陈水扁是否访问大陆就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最近,陈水扁频频放话,强调“在没有任何前提、条件下”“愿意在第三地”“最好是美国”,与大陆领导人胡锦涛会面。陈水扁明知这种“幻想式期待”根本不可能实现,其实质是想借“和谈”姿态,缓解内外压力,迎合美国战略,巩固“台独”铁票。
陈水扁立场颠三倒四
自连、宋登陆以来,陈水扁有关两岸谈判、高层接触的谈话相当多,但立场颠三倒四,反反复复。
4月24日,连战登陆前夕,陈水扁就把连、宋大陆行定位为“投石问路”。
5月2日,陈水扁在马绍尔群岛发表谈话,提出只要在“民主、和平、对等”三原则下,两岸的正式接触、对话、协商、谈判可以随时展开。
5月7日,陈接受德国《南德日报》采访时又表示,连宋大陆行只是序曲,“主戏不久就要上场”;连宋只是棋子,两岸领导人“才是真正下棋的人”。一时间,岛内舆论相当乐观,揣测陈水扁“似乎有意推动”两岸领导人会面。
但陈水扁的立场很快发生变化。
5月19日,陈水扁在其“就职周年”前夕与“台独”分子座谈时,首次明确提出两岸领导人会面的条件,即:如果同大陆领导人胡锦涛会面,对岸不能有任何条件,包括一中原则在内;地点不适宜在北京,应该安排在第三国,“避免(台湾被)矮化,维持对等”。
6月2日,陈水扁在与民进党“立委”座谈时称,他不畏惧谈判,也不会因畏惧而去谈判;但如果去大陆谈,就等于先输了一半。只要不设前提、在民主和平对等的情况下,选择在第三地谈,不用怕。但不管在哪儿会面,他都不会接受“九二共识”“两岸一中”的谈判条件,不会用失去“台湾主体意识”和“台湾主权”来换取与大陆领导人的会谈。
6月3日,陈水扁在会见美国《纽约时报》董事长苏兹贝格时称,2005年和2006年是两岸关系的“机会之窗”,如果错过,恐怕要等到2008年,甚至2010年之后。因此,他非常期待,也愿意在没有任何前提与条件下,与大陆领导人握手、和解、对话,但第一次应该在第三地举行,美国是“最好的桥梁和平台”。
定条件旨在设障碍
到此,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陈水扁真的有意推动两岸高层会面。但陈水扁开出的一系列条件揭开了谜底,“和谈”幌子暗藏“台独”玄机,陈水扁仍然缺乏打破两岸政治僵局的诚意,两岸领导人会面目前根本就不可能。
陈水扁强调“不要预设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又提出大陆不可能接受的条件,这种自相矛盾的背后,反映了陈水扁抵制两岸关系发展的心态。
因场合、对象、时机而异,陈水扁有关两岸高层接触的立场反复无常,但有一点始终未变,这就是他从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从不承认 “九二共识”,两岸高层会面因之失去政治基础。
陈水扁把两岸领导人会面的地点,由“两岸互访”变成“在第三地会面”,会谈的目的是借口“两岸对等”,来突出“台湾主权”,实际是想把两岸领导人会面变成“国与国领导人的会面”,落实“一边一国论”,把台湾问题国际化,扩大“台独”的发展空间,绝不可能为大陆领导人所接受。
打“和谈牌”一石三鸟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陈水扁煞费苦心的背后,政治动机不言自明。
一是抢夺两岸关系主导权,缓解内外压力。两岸缓和,恢复谈判,是国际社会的期待,也是海峡两岸的期待。连宋大陆行后,国际社会和岛内各界强烈要求当局重启两岸对话。因而,陈水扁打着“善意”“和谈”的幌子,抢夺两岸关系主导权,扭转两岸新形势给台当局带来的被动局面。如果大陆不接受陈开出的条件,台当局正好倒打一耙,说大陆“缺乏诚意”。
二是迎合美国“以台制华”战略,争取支持。对于陈水扁而言,“美国是台湾最稳定的靠山”,两岸的和解、和谈自然不能违背美国的利益。对于美国而言,两岸维持“不统不独不战不和”的状态,最符合自身战略利益。连战、宋楚瑜登陆掀起“大陆热”之后,美国担心大陆稀释其对台海问题的主导能力。“美国在台协会”前任理事主席卜睿哲还特意向陈水扁传话,未来两岸的对话与谈判应在第三国进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政治解读。在这种情况下,陈水扁宣称两岸领导人会面在美国举行,本身并不在于会谈能否举行,而是借此向“山姆大叔”交心,迎合美国的战略企图;同时希望美国扮演两岸和谈的“促进者”“斡旋者”等角色,拉美国下水。
三是安抚“基本教义派”,巩固“台独”铁票。在岛内蓝绿对抗的格局下,蓝绿两大阵营都没有分裂的本钱。陈水扁在两岸关系上被迫做出“缓和”姿态,得罪了“台独基本教义派”。他们强烈抨击陈水扁“讨好国亲两党,向中共投降”,反对陈水扁访问大陆,否则将“罢免陈水扁”。民进党内也有人要求陈水扁退党。陈水扁为此一方面以“缓和”身段争取中间选民,另一方面又把两岸领导人会面变成“国与国的会谈”,以此争取“台独基本教义派”的支持。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和谈”,共找到
457,142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