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均水资源量超过7000立方米,我国人均接近2300立方米,而我们所处的关中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有388立方米!
水资源严重紧缺与干旱型气候是紧密相关的。据有关历史资料,从1371到1900年的620年间,我省共发生1~2年以上大范围干旱290次,平均两年一次。上个世纪中期以来1950~1990年发生旱灾37次,1994~1995年我省再次出现特大旱灾,受灾面积超过5000万亩,市民夜半等水上楼、冒着烈日排队接水等磨难,大家至今还记忆犹新。
今春以来,我省再次出现旱情,进入6月以来还有加剧的倾向,面对炎炎烈日,高温炙烤,城市用水量必然大增,水是生命线这一命题,再次鲜明地凸现在人们面前。
由于黑河引水工程的完工,以及政府加大了周边水源地的维护,近年来我市居民基本感受不到缺水的威胁,但这仅仅达到了一个脆弱的供需平衡,一旦发生长期特大干旱,或者我们在节水方面努力不够,水荒是随时可能发生的。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面对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开源不仅费用高,而且也很难满足越来越大的供水需求,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节流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开源。
在城市用水方面,除了使用价格杠杆,以水价制约用水量之外,节流还包括两个主要内容。一是治污回用,这是节水的根本出路。专家指出:污水防治应实行从以末端治理为主向以源头控制为主的战略转变,要坚决淘汰用水量大、污染严重的生产工艺,推广“清洁生产”,逐步做到零排放。其次还要加大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建设拦截汇集污水的完整的管网系统,铺设中水管网,将污水处理、中水利用摆在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位置。
二是大力推广节水型器具。据资料显示,我国住宅楼平均耗水的20%是由于跑冒滴漏造成的,如果使用节水型器具,每年全国可以节省几十亿立方米的饮用水。此外,据估算还有10%~15%的损失是由于剩余水未重复利用而造成的,如洗过衣服的水可以用来拖地、冲厕所,洗过菜的水可以用来浇花等。如果仅仅改变一种意识,所有的家庭都实行“一水多用”,全国每年又可以节约几十亿立方米的饮用水。
推广节水器具,政府必须有强力的配套措施。北京市在2000年就出台了26项节水措施,其中包括:强制淘汰螺旋式铸铁水龙头,出资400多万元向居民发放了200万只节水龙头,强令洗车场必须使用自动循环水设施。紧随北京之后,上海、南京、济南等城市已经禁用9升坐便器,并在市民中间强制推广使用节水龙头。
“强化城市节水工作,强制淘汰浪费水的器具和设备,推广节水器具和设备,加强节水技术、设备的研究开发和节水设施的建设”,是《十五计划纲要》中提出的目标和要求,根据各地在节水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政府的规划,我市加大力度推广节水器具已是迫在眉睫。(张恒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