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6月15日电(记者柴海亮)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通过大力发展林、草产品加工业,推动当地生态建设,实现了“一举多赢”。
位于黄河“几”字湾处的鄂尔多斯市,总土地面积8.7万平方公里,其中沙漠化土地面积约4.3万平方公里,同时又是黄河泥沙的主要输入地,平均每年向黄河输入泥沙约1.6亿吨,占黄河上中游地区入黄泥沙总量的1/10。因此,鄂尔多斯市的生态状况于北方地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但长期以来,鄂尔多斯市的生态治理状况一直处于“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态势。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鄂尔多斯市加大了生态治理工作的力度,并尝试新的生态治理思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思路就是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林、草产品加工业,将生态建设成果快速“兑现”成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了广大农牧民和企业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据鄂尔多斯市市委副书记杜梓介绍,近几年来,鄂尔多斯市先后涌现出了东达蒙古王集团、天骄人造板有限责任公司和金驼药业等10多家林、草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了年产人造板17万立方米、麻黄素50吨、饮料保健品2000吨、饲草料50万吨、造纸10万吨的生产能力。2004年,这些企业产值达到6.8亿元,创利1.4亿元,鄂尔多斯农牧民仅依靠林、草产业人均增收400元。
行走在初夏的鄂尔多斯高原,满目葱茏,芳草袭人,到处是乔、灌、草混交而成的绿色植被。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柴登镇乌尔图村农民白万生对记者说,以前,政府号召农民搞生态种沙柳,农民积极性不高,因为见不着经济效益,即使种了也没有人认真去管,任其自生自灭。但现在可不一样了,沙柳割下来就是钱,农民都抢着种。白万生家去年共种了80多亩沙柳,卖沙柳一年收入2000多元。
同样,作为林、草加工业企业来说,这是一个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的投资。宁夏昊派公司于2003年底在鄂尔多斯市投资2800多万元建成一个沙柳制浆牛皮挂面箱板纸厂,2004年即实现产值5600万元。这家企业的负责人说:“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赚钱,但它客观上带动了农民种植沙柳的积极性,推动了当地的生态建设。”
除了实施“工业带动”战略外,鄂尔多斯市生态建设还推行了“掏钱买活树”的造林机制,即不论企业、集体或个人,当年新造林只要符合国家标准,政府都给予合理的造林补助,并进行确权发证。这一政策也极大地激发了社会造林的积极性。
由于有良好生态建设政策的激励,许多企业纷纷进驻鄂尔多斯投资生态建设项目,当地农牧民也积极参与生态建设。近几年来,鄂尔多斯市涌现出了700多户造林面积在500亩以上的造林大户,还有不少农牧民以土地、资金、技术入股的方式兴办生态公司,目前鄂尔多斯市已有100多家这类的公司。
来自鄂尔多斯市林业局的消息说,经过多年的治理,目前鄂尔多斯市的生态环境已扭转了长期以来治理速度赶不上退化速度的局面,实现了“整体遏制,区域好转”的良好态势。
在过去的5年中,鄂尔多斯市累计获得国家林业生态建设投资13亿元。截至2004年底,鄂尔多斯市森林资源面积达到196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解放初期的0.6%提高到15%,荒漠化土地面积所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由1977年的86%降至54%,向黄河输入泥沙比1999年减少了1/4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