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深圳晚报》的一则报道,再次引发消费者对名牌食品的信任危机:在深圳,被称为“冰激凌中的劳斯莱斯”、时尚人士的“至爱”———哈根达斯冰激凌蛋糕,竟出自一个没有卫生许可证的小作坊。针对这起事件,哈根达斯立即发表声明,表示“此事仅涉及我公司对申请糕点加工卫生许可证工作的忽视,不影响产品的质量及服务,敬请广大消费者放心使(食)用”。
然而,一纸声明并不能挡住消费者的强烈质疑甚至反感,其中许多的质疑,指向一个经常被公众评说的问题:一些国外知名品牌,为什么在本国或他国“老而弥坚”,到了中国以后就接二连三地出问题?难道真是所谓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而究其原因,也是“水土异也”?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我们的“水土”,又出了什么问题呢?
我们且来解剖一下深圳的这只“哈根达斯麻雀”,看一看到底是哪里的“水土”出问题?只有把问题全都分析透了,才能既有效打击那些敢于顶风而上的“出头鸟”,又真正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不然的话,其结果正像有网友不无担忧地发问:亨氏、雀巢、哈根达斯之后,下一个将轮到谁?
从哈根达斯的声明中不难看出,“对哈根达斯深圳东门店厨房申请糕点加工卫生许可证工作的忽视”,是他们认为的这起事件的问题核心。至于没有卫生许可证是否会影响产品的质量,他们的答案是无可置疑的“不”。
至于为什么会这么底气十足,有没有过硬的证据,则只字未提。显然,这样的答案是缺乏公信力的。因而,尽管声明已经发出,但极少有消费者买账,其在深圳开设的5家门店均生意冷清。
耐人寻味的是,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也只是把有没有卫生许可证作为问题的关键,而对自己有没有主动履行市场监管义务,从而导致哈根达斯事件的发生,缺乏应有的反省。毕竟,哈根达斯不是街头游贩,它的产品也并非难以发现的“黑货”。可是,在这么多年里,竟任由哈根达斯的产品从地下黑作坊里源源不断地自由流出,不但在深圳公开出售,而且有部分产品发往上海(在这一点上,有生产订单为证,纵然上海方面矢口否认,恐怕也是欲盖弥彰)。难道这里就真的没有可以查漏补缺的地方?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不知错或者虽知错而不改,不管是对企业来说,还是对政府监管部门而言,其后果都是非常严重的。为什么这样说?答案很简单:企业惧怕承担责任,自然就失去民心。民心不再有,市场又何求?政府闭上了眼睛,市场当然鱼龙混杂。而鱼龙混杂的结果,无疑导致劣币驱走良币。毕竟,市场是以追逐资本利润为诉求的。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严格的监管力度,就是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重要武器,也是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坚固盾牌。
明白了这些,我们也就可以知道,所谓“水土”出了问题,其实是政府的市场监管出了问题。而之所以会出问题,原因就在于政府没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义务。从过去的阜阳奶粉事件,到日前的雀巢奶粉事件,再到刚刚发生的光明“回奶罐”事件和眼下的哈根达斯事件等,究其深层次原因,莫不如此。
所以,在哈根达斯事件上,我们固然要企业承担相关责任和后果,但政府有关部门更需要做出反省。否则,“下一个将轮到谁”的答案,很快就会摆上案头。
搜狗(www.sogou.com)搜索:“达斯”,共找到
19,936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