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健身热情高涨,但怎样科学健身往往被忽略,其实免费检测方式就在你身旁。昨天,龙华社区内——
昨天上午,龙华机场内威克多羽毛球馆内人声鼎沸,上海市第八届社区健身大会“龙华杯”羽毛球比赛如火如荼;同一天,全市67个体质监测点向市民免费开放,离羽毛球馆不远的龙华社区市民体质监测站,一上午只接待了2位市民。越来越多的市民参加健身活动,但他们对自己的体质情况都了解吗?
“宝德路150号”,这是昨天公布的临汾体质监测点的错误地址,但当市民赶到监测点所在的正确地址保德路,仍遍寻不着这“150号”。在卢湾体育馆,一群参与“免费体质监测巡礼”报道的记者跟随工作人员走错两次门,经过多次电话联系后,才找到位于体育馆背后的体质监测中心。这个中心位于健身人群密集的卢湾体育中心内,昨天上午也只有10人尝试免费测试。昨天免费开放所遭遇的“冷场”,第一大问题是信息不通畅。
像龙华监测站这样的社区站点一般周一至周五都免费开放,但他们接待人数最多的一天也就是居委会组织的30个人。一个普通的社区体质监测站,整套设备就要20多万元,卢湾中心这样的级别,全套设备要60多万元。但体质监测更重公益性,服务于市民,不计较成本。
昨天,50岁的周女士做了第二次体质监测。她根据一年半前第一次体质监测后开出的运动处方坚持有氧操锻炼,这次监测平衡性、敏捷性都有提高,体质年龄只比1年半前多了1岁。从体质监测的成功事例来看,不少市民在得到科学健身的启示后,愿意接受长期的跟踪监测。这也反映出不少人忽略自己的健康,对体质监测缺少认同。
上海市全民健身指导中心主任刘欣认为:经过10年全民健身观念的普及,市民现在都有健身的意识,并主动健身。但健身可以天天进行,体质监测就不可能会有高频率。体质监测在理念上比健身更高,是一种科学指导健身的方式。专家鼓励市民,每个人都该追求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运动方式,每个人有机会都应该做一次体质监测。
本报记者俞剑